“您掌总?”
学生们都兴奋了起来,有人问道:“待诏,那些好钢如何能保证韧性和硬度并存的?学生一直弄不懂这个……”
一连串的问题袭来,沈安笑道:“这些问题你们若是想问,只管去出云观,只是……下一科你等还是去考试吧,好歹给家里一个交代。”
学生们沉默了,良久,陈彦说道:“待诏,学生刚开始时对杂学质疑颇多,总以为是骗人的东西,可后续慢慢的学了……学生这才知道这个世间并非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杂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另一个世界,让学生沉迷的世界。”
另一个学生吴桐激动的道:“待诏,考了科举就得做官,到时候蝇营狗苟的,哪有功夫来研究杂学?学生不考!”
另一个学生张祥仁赞道:“吴桐这话说到学生的心里去了,看着那些同窗整日在琢磨什么诗词文章,待诏,学生敢问一句,学了那些何用?”
学那些当然没用,毛用都没有。
“没用!”
沈安的回答让学生们激动,杨彦说道:“待诏,大宋会写文章,会作诗词的人多不胜数,多我等十余人也不多,少我等十余人也不少。我等就不去了,此生只求在待诏的门下研究杂学,至死不渝。”
杨彦起身,然后跪下,“恳请待诏恩允。”
十余个学生起身,然后齐齐下跪,“恳请待诏恩允!”
第687章包场,你不配
杂学在大宋的名声不彰,大抵就是门躲在墙角里的学问。
若非是沈安在太学里教授这门学问,估摸着没几个人知道。
杂学之名,大部分人都觉得在儒学的浩大映衬下,沈安自惭形秽才取的这个名字。
“杂学杂学,多,杂,但却不是杂乱,而是真的多。”
面对这些跪在身前的学生,沈安侃侃而谈,说着自己的真实看法。
杨彦抬头和其他人面面相觑,都欢喜不胜。
这是答应了!
“有人吹嘘自己的学问包含了天文地理,包含了万千大道,那是吹牛的。可杂学可以。”
沈安说道:“所谓的大道,在某看来就是和世间万物紧密相关的技能。比如说杨彦在弄的那个切削床子,若是弄出来了,以后要制造东西谁不用?谁敢不用!?”
杨彦兴奋的道:“待诏,这个床子弄出来之后,工匠们都用得上呢!”
沈安傲然道:“不是工匠用得上,是大宋用得上!不管是兵器还是各等器物,切削都是加工的最重要手段。所以某说了,和儒学比起来,杂学才是正道!”
十三名学生先是面色惨白,觉得这是在向一个庞然大物挑战,旋即又面带喜色。
“儒学修身,杂学强国!”
沈安的声音在室内回荡着,杨彦低头想着,喃喃的道:“儒学少不得,要学,传之千古。而杂学也少不得,大宋要用它来强壮身体,这样的杂学会不断进步……待诏,若是能看到那一幕,学生死都瞑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