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的却是官员。
这二人到了县衙前下马,说道:“我二人奉命而来。”
“何事?”
知县上前交涉。
其中一人拿出了文书,“朝中有令,贴此告示在各处。”
知县笑道:“小事罢了。”
为了一份告示就出动了两名官员,真是小题大做啊!
知县令人寻了浆糊来,自己却在看着告示。
“借钱?”
“对。”
告示张贴出来,那几个闲汉也过来看,只是不识字,就嘿嘿傻笑着。
知县看着告示在摇头,低声道:“北伐这等大事就该慎重,哪里有因此向百姓借钱的?糊涂!”
身边有小吏说道:“知县,百姓没什么钱,怕是没人借吧。”
知县说道:“还让咱们来操办,哎!这是谁的主意?”
小吏笑道:“不过是派个人盯着罢了。”
知县点头,“如此也好,各自回去做事。”
现在这个时节没啥事可做,大伙儿就厮混了一阵,等午时一到,三三两两的都跑了,就留下一个小吏在盯着告示。
县里不像是汴梁城那么大,中午官吏们可以回家去吃一顿饭再回来。
这就是小地方的好处。
等众人吃完饭,懒洋洋的踱步回来时,却发现县衙已经被堵了个水泄不通。
“某这里有两贯钱!”
“哎哎!别挤啊!某的鞋子!”
“等一等!一个个的来!”
疯了!
众人愕然。
那个小吏已经被淹没在了人群中,偶尔能听到他无助的求助声。
“竟然有那么多人愿意借钱?”
众人有些懵,有人去寻了知县来。
“那么多人?”
知县看到这个场景也有些惊讶。
“这些百姓的家中也没什么余钱,如今地里的东西收割了之后,他们就得熬了,熬过这个冬天,等到春暖花开时方能松一口气。那些钱就是他们的底气啊!”
知县叹道:“这是……问问。”
众人过去,有人高喊排队,有人叫来了衙役,开始驱赶人出来,让他们一个个的排好。
“知县,那个破落户也在呢!”
有小吏指指后面一个穿着破烂衣裳的男子,“这人也没个正经营生,就知道读书,说什么迟早有一日能在东华门外唱名。可数次考试不过,这日子过得越发的不堪了,家中都没了余粮,他来做什么?”
这个破落户叫做钱方,乃是封丘城中的一个读书人。此人从小读书,一直到目前为止,参加了多次考试,可连乡试都过不去,反而把家里弄的家徒四壁。
知县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