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
赵曙今日两次岔开沈安的话题,让他很是恼火,“陛下,臣在想……”
“邙山书院的学生?”赵曙见他锲而不舍,就说道:“你莫要以为那些人不知道你的意思,邙山书院的学生去教书,教出来的全是杂学的子弟,这是和儒家抢饭碗。”
韩琦说道:“此事老夫隐晦的给你提过,你却不知。那今日老夫再给你说说,往明白了说。
目下的新政正是紧要时候,枢密院和三衙在盯着北方,皇城司的人前赴后继的在北方打探消息,仅三月就殉国十余人,在这等时候,邙山书院的学生一旦成群结队的去教书,那些人会咆哮,会拖后腿!”
韩琦深吸一口气,“你要懂的大局,为了大局去做取舍,这是宰辅必有的本事,否则……”
否则你就在下面厮混吧。
“韩相此言甚是。”
众人都纷纷附和,连赵曙都表示了赞赏。
沈安有些纳闷,“不是书院的学生。”
“那是谁?”
韩琦不悦的道:“大宋何处还有一批能教书的?”
沈安看了赵曙一眼,赵曙只觉得一股子凉气从脊背处升起,“你……你莫不是在打宗室的主意?”
苍天呐!
这个不省心的,要是他张口建言让宗室子们全去教书,传出去他连皇城都不敢出。
那些宗室子虽然无所事事,但大多从小都受过良好的教育,教书自然没问题。
可那些人这几年真心表现的不错,不给朝中添乱,不给赵曙添乱,让他很是满意。
要是沈安来这么一出,这种大好局面随之就会消散,那些宗室会在皇城外咆哮,甚至会抱着历代皇帝的牌位来嚎哭……
沈安见赵曙的神色不对,就说道:“陛下,臣说的是那些穷……不,是那些无所事事的读书人。”
呃!
赵曙第一感觉就是很尴尬,自作多情的那种尴尬。
随即就是一喜。
韩琦已经反应过来,他一拍大腿,身后挨打经验丰富的曾公亮马上退后一步,老韩的熊掌落空。
他悻悻的道:“陛下,自从祖宗鼓励天下人读书以来,大宋读书人之多,堪称是如过江之鲫……”
“咳咳!”赵曙一本正经的道:“韩卿,要注意措辞。”
能把读书人比作是过江之鲫吗?
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