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丁入亩却是打击了一大片的,比较起来,新税法乃是少征了税的,应该是于民有利。但是,账不是这样算的。
比如说,一户地主,家里有十个人要jiāo丁银,他有九十亩地。假设十丁要jiāo一两银子,九十顷地要jiāo九十两,就是一百两。
一户农民,家里同样有十个人要jiāo丁银,但是他只有十亩地,他需要jiāo二十两。
一旦摊丁入亩了,总量一百二十两银子不变。但是,每亩地要jiāo的银子就不一样了,田地一百亩,每亩就要jiāo一点二两银子,地主jiāo一百零八两农民jiāo十二两,地主帮农民分担了丁银。
听起来匪夷所思,但是如果真按政策来的话,就该是如此。
天下有那么便宜的事qg么?
地主们逃税的办法也是很多的,即使有括隐的手段,也只是让中央知道又有多少税收流失了,gān瞪眼也是没有办法。什么给自家子弟弄个功名算是最温和的作法了,串通官员作弊也是常见手段,并且越是家资丰厚的,越会走官府的门路。
还有,官员的财产,按照一定配额是不收税的,许多地主自己没有功名,但是不代表他们不会与有功名、有官职的人结为姻亲。
各种闻所未闻的逃税手法一一呈到胤礽的案头,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这是向近两千年来形成的特权阶级开战,而且……挑起战争的一方,自己的屁股还不怎么gān净‐‐旗人不纳税,旗人这些不纳税的地大多还是圈来的,直白地说,是抢来的。
胤礽这些天有了功夫,专一盯着这一块儿,比他更紧张的是两位四爷,三个人都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连比较知qg的弘旦都跟着骂:&ldo;这起子混账行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他们倒好,挖起自家墙角来了!可耻!&rdo;这国家将来是他的!他也知道眼下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必须坚持。
当然,你可以开倒车,代价却是国力的日渐衰弱、渐渐民不聊生、官bi民反……直至自家统治完蛋。史上雍正时期搞过这样的改革之后,国力渐渐恢复,但是到了乾隆时期,由于官场日渐,上下风气很是不良,这样的良法实际上没有得到贯彻与发扬反而固步自封,果然是国力渐衰,虚假繁荣。
胤礽大怒:&ldo;御史都是gān什么吃的?吏部都是gān什么吃的?户部……&rdo;户部发现的问题,暂时跳过,&ldo;查!谁包庇士绅逃税的,按律治罪。&rdo;
王顼龄劝道:&ldo;事缓则圆,士绅们都是通qg达理的,愿陛下缓行其事。&rdo;糊弄过去就得了。
胤礽冷笑一声:&ldo;朕不把事qg都留给儿孙!都留给他们了,要朕何用?&rdo;
雍王更狠,纠结了许久,出了一个&ldo;馊主意&rdo;‐‐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你不是想拿身份说事儿么?管你什么身份,都得缴税,我看你怎么逃税!
胤礽对此大加赞赏:&ldo;好好好!就该这么gān了!这些没用的东西,圣贤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难道他们就比别人金贵了?朕治天下以民为本!这些死穷酸,给他们三分颜色就开染房,给脸不要!&rdo;
皇帝的记xg有时候挺不好的,完全忘掉了清朝初期,为了拉拢读人费了多大的力气,就为淡化掉当初入关时的抵抗。
读人里骨头轻、记xg差的也不少,完全忘掉了清军入关时是怎么砍人屠城的‐‐如今的朝廷是有野蛮拆迁的传统的。
拉拢你们是政治需要,优待你们是人家给面子,并不代表着你真的就值这个价!清廷把国人主要分两种:民人、旗人,够清楚了!
尤其在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之下,君为臣纲,真是抽你没商量!真不需要向你们解释,真的。
马蜂窝也就此捅开了。
第285章就怕流氓有文化
()
&ldo;亮工,这广州还住得惯么?&rdo;鄂伦岱脸上挂着平和的笑。他对广州并不陌生,上一回来这里还是副官,这一回却是主官,也就是说,只要在管辖范围内,他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