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知道的是,那位没有循私舞弊的赵老先生自己不循私,还肩负着揭露考试招生黑幕的重任‐‐他是左都御史,从考试场地禁闭归来,他就摩拳擦掌准备抓别的地方作弊的人了。
第246章确实是个烂摊子
赵申乔之所以要抓科考弊案,也是受了启发的。他老先生自己就是主考官,总有几个不长眼睛没打听清楚赵老师为人的人想走后门。经过这些家伙的友qg提醒,赵老师豁然开朗:怎么还有你们这样的人!参!
前面说过了,赵老先生参人从来不无的放矢,他都是要经过认真调查的。由于考试是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赵老先生即使手握都察院这个有利资源,想全部排查一遍还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赵老师调查qg况的时候,让我们把目光再调回来。
李家被查账,要心烦的是曹寅和允禑。胤礽只管等着收钱,而且从面子上看,谁都得说他厚道。连碍着李煦栽培之恩的密太嫔都无话可说,当然这也是有允禑封锁消息的一份功劳在。
八月里,胤礽日程表上一项比较重要的行程就是送走来朝的蒙古诸部。可以预见,最近两年皇帝都不会巡幸塞外了,即使出游至少也要到出了孝才行。皇帝不出京,那就蒙古诸部进京,为的都是联络感qg。
参加完周年祭,路远一些的就早些动身启程,路近一点的就在京里多呆一阵儿‐‐反正这次的差旅费可以报销。这里面还有几个特例,如荣宪公主等,路远路近的另说,都在京里多住了几天。
允禩是被派到理藩院去当差的,作汇报就有他一份儿:&ldo;恪靖公主明日启程返回旗地,其赏赐如下:宫缎二十匹、江绸二十匹……贡茶十斤……赏额驸鞍马五副……缎疋……银千两。&rdo;
这些都是按照成例来的,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地方,只是恪靖公主严格说来已经是&ldo;长公主&rdo;级别了,比先前略加了一点而已。这样的处置胤礽表示默许,他要问的是另一样:&ldo;蒙古入朝,花了多少银子?&rdo;
理藩院没多少钱,花费也是从户部、内务府里出的。雍王抽了抽嘴角,他有些rou疼的:&ldo;蒙古诸王公台吉们来得齐全,他们的随从在京一应花用都是户部管着的,少的几百两、多的连赏都能上万。&rdo;快让他们走吧!以前圣驾出行,户部、内务府共同承担出行费用就好,蒙古人都是自带gān粮顶多领领赏赐的,现在让他一家出钱,出得比往年还多,他心疼、很心疼。
管内务府的老五老十二很同qg四哥,也未尝没有庆幸:今年圣驾不出行,省了咱们多少银子多少心思啊!
胤礽看了弟弟们一眼,尤其是看到老十二,又凭添一段愁来了。老十二代表的是一批人,从老九开始居住在紫禁城里的弟弟们,他们已经有爵有府有田产有俸禄,由于胤礽把他们留下来守孝,一家子的生活费包括厨房大妈的工资都还是胤礽给包圆儿了的。
周年过了,放不放他们出去?不放,他要再养这一串儿的弟弟两年。放出去,又想起被发去守陵的老十三。还有,老十五已经成家了,老十六如果不是因为赶上了丧事儿这会儿也该娶上媳妇儿了,老十七年纪也大了。这三个眼瞅着又到了要分府的年纪了……这都是佐领都是钱啊!
二哥和四弟,一对儿难兄难弟。胤礽匆匆说了一句:&ldo;知道了。&rdo;表示这个头疼的话题不要再继续讨论了。看了看弟弟们:&ldo;中秋将近,内务府用心准备。&rdo;
允祺、允祹一齐应命。
&ldo;老九、老十都在做什么呢?&rdo;
九阿哥是属于还没领差使的,十阿哥被扔到了工部,最近也没有什么大工程要做,闲得慌‐‐国家缺钱,能兴工程的项目几乎没有。
允禟正忙着赚钱,当然,是给自家口袋里赚钱,话却不能明说:&ldo;臣弟闲来无事就看看书(账本),出去蹓跶蹓跶(视察店铺),倒是清净(没人敢顶嘴)。&rdo;
允俄躬身道:&ldo;有河道总督在,工部并不甚忙。臣弟也是刚接手这门差使,正好趁事儿不多,学着上上手,以后事儿多了,才不致手忙脚乱。&rdo;
阿米豆腐,这样甚好、甚好!胤礽道:&ldo;如此便好。恪靖公主回旗地,你们去送一送她。&rdo;你们老实了,我也放心了,正好儿,我可以收拾收拾改税制的事儿。
&ldo;嗻。&rdo;
本次见面结束,胤礽留下了他四弟,又传大学士马齐、李光地、户部尚书施世纶等过来商量一件事qg:改革税制。
中国古代史上有四次比较大的税制改革,第一次是chun秋战国时期的废井田,那一次持续的时间较长,又是在不同诸侯国内展开的,陆陆续续的以百年为计时单位,这里就不作详细论述了。
其余三次都是发生在习惯上所说的封建时代。一次是是在唐代中晚期由宰相杨炎推动的&ldo;两税法&rdo;,意在&ldo;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rdo;,主收财产税。但是大家都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经都是好经,叫歪和尚一念,就不定是什么样儿的。一开始改革都是好的、有效的,时间一长,什么苛捐杂税又都出来了。
第二是明代张居正改革,又称&ldo;一条鞭法&rdo;,内容也很复杂。根据起来就是,甭管原来你是服役的还是jiāo东西的,除了应jiāo的米、麦等战略物资,其他都jiāo钱。
另一次就是他们现在要讨论的&ldo;摊丁入亩&rdo;。这其实是在一条鞭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革新。
坦白来说,不改不行了。目前的形式说烽烟四起夸张了一点儿,实qg却真是年年有人造反,这绝不是用天灾收成不好就能解释得通的。吏治有问题,制度也有问题。你要不承认这一点,就唱着&ldo;闭上眼睛就是天黑&rdo;去自欺欺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