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间也有很好的话题可以说,比如大挑。
面对胤礽的关心,胤祥当然不会表示冷淡。一阵虚寒问暖之后,胤祥对太子的关心表示了感谢。胤禛比较热心,问胤礽:&ldo;太子可知道这一回大挑,汗阿玛可有给十三弟……&rdo;
尽在不言中。
胤礽有点小道消息的,很自然地透露给了他:&ldo;十三弟与十二弟、十四弟地乾东五所的宅子都快完工了。汗阿玛的意思,怕是要指婚的。&rdo;
因说到他的婚事,胤祥必须认真地提醒:&ldo;我孝期未满。&rdo;希望太子能够提醒一下皇帝。
胤礽道:&ldo;这是自然要注意的,想礼部不至于糊涂成这样,回去再与他们打声招呼就是了。这一回只是指婚,过了孝期再娶的。不然等你过了孝期,下一回大挑又没到,岂不是耽误了你?&rdo;
胤祥这才不反对了。胤礽又问胤禛:&ldo;汗阿玛这回一回去,怕就要叫皇孙们入宫读书了,你们那里准备得怎么样了?是不是提前学了些儿。&rdo;
胤禛对这个很重视:&ldo;也请了西席教过一些。&rdo;
&ldo;那就好。&rdo;
不到一个月的出巡,实在是把胤礽与胤禛、胤祥的关系拉近了不少。出行都没带女眷,长夜漫漫、路途遥遥,只好找些旁的事qg打发时间。祖孙三代的关系,迅速得到了升温。
弘旦得到了他四叔亲自写的扇子,他十三弟友qg提供的琥珀扇坠。太子也跟皇帝越说越投机,皇帝说了不少心里话给太子,目前看来,只是起到了激怒太子的效果
胤礽受弟弟们的拜托,向康熙打探一下对胤祥婚事的安排。谁都知道,这皇子福晋的位子,是大挑前就有个腹稿的。虽然不至于已经决定了谁配给谁,大致的指导方针皇帝肯定已经有了。
胤禛向胤礽提出这个请求的时候,胤祥虽没有开口也记得他额娘的孝期,耳朵却不由地竖了起来。胤礽慡快地答应了:&ldo;成,我去问问。不过,可能还没定,只是知道个大概。&rdo;他自己也想知道一下康熙的思路。
这天晚上,胤礽就摸到了康熙那里。陪着读了一会儿书,捧了一回茶:&ldo;天气渐热,也不知道皇太后祖母怎么样了。这样的天儿,她老人家最爱打瞌睡了。&rdo;
康熙道:&ldo;她有事儿做,如今怕正jg神着呢。&rdo;
胤礽作思考状,然后恍然大悟:&ldo;今年大挑?&rdo;看康熙的表qg没那么在意,顺势往话题上引,&ldo;白天还说起来的,现在倒忘了。&rdo;
&ldo;白天说起来过?&rdo;
胤礽非常自然地道:&ldo;我们白天无事,一边儿骑马一边儿闲聊,说到德妃母给十四弟准备婚事的事儿了。&rdo;
&ldo;她也是!&rdo;康熙丢下这么一句,不再说别的,开始喝茶。
胤礽笑道:&ldo;做母亲的当然会这样,十四弟也是幸运呢。&rdo;
康熙以为他在感叹自身,不意胤礽又说了一句:&ldo;虽有内务府与礼部,可是……十三弟的事儿,到底还要有个关心cao办的人才好呢。还有十弟也是一样。&rdo;
康熙眯了一下眼睛,已有了腹案:&ldo;这个不必担心,宫里的支应的事qg就jiāo给贵妃。&rdo;
胤礽以手加额:&ldo;正是,再合适不过了呢,&rdo;犹豫了一下,yu言又止,终于决定问出来,&ldo;您会给十弟和十三弟指什么样儿的人呢?&rdo;
他的表qg落入康熙眼里,已经有了评估,大约是老十三找过太子了。两个儿子他都挺喜欢的,乐意放一点水,大方地告诉他:&ldo;没了额娘的孩子,还有朕这个阿玛呢,自然不会亏了他们,&rdo;然后又睨了胤礽一眼,&ldo;你还有什么要问的?一并问了罢。&rdo;
胤礽道:&ldo;儿子哪有什么要问的,不过白打听一下么‐‐汗阿玛心里定了人了?&rdo;
康熙鄙视地看了他一眼:&ldo;这叫没有要问的?&rdo;念及他是帮胤祥打听,很有兄弟qg,大方地告诉他,&ldo;朕还没想好呢,他额娘去了,总要给个好媳妇。朕已决意把齐世的女儿给老九,就把马尔汉家的给老十三罢。&rdo;
胤礽趁机接着打探:&ldo;十三弟孝期未过,不知道十三弟妹年纪如何?&rdo;
&ldo;都是一拨大挑的,都是那么个年纪,长两岁又如何?幼两岁又如何?都等得。&rdo;
&ldo;汗阿玛说得是。&rdo;
说到了家事,胤礽努力克制着,不要谈及秀女太多,免得引起误会,只好往兄弟们身上说:&ldo;想当年,弟弟们都还小,一晃眼都要成家了呢。&rdo;
一句话引起了康熙的感慨,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皇子们的问题。胤礽像是才发现似的:&ldo;大哥也要再娶个嫂子了,今年内务府得忙得脚后跟儿打后脑勺了。&rdo;快说我大嫂是谁啊~
康熙没说太子他大嫂,反是夸起了太子他大哥:&ldo;老大有些鲁莽bào躁,却是个真诚可爱的人,你们兄弟要多亲近。&rdo;
太子傻眼了,死一个老婆,就被夸了好多次,胤禔,你这是走运还是不走运啊?他现在是个友好的好弟弟,只好顺着康熙的话夸胤禔:&ldo;汗阿玛说得是,儿子谨记汗阿玛教诲。&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