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是学的什么?难道是学日本?”
“似乎是有些像的。”
“那个白锋他搞什么搞!这不就是一部电影吗?”
“但……”
“怎么了?”
“好像那些演员还是挺靓仔的。”
“啊?”
龙五对于白锋是有些恨意的,之前连杰的事情还没过去,他打算搞一搞这个《古惑仔》。
却不想,白锋这个家伙这次搞的营销十分的古怪。
完全不走寻常路,就是总搞一些小的事情。
牛佬那边签名啊,还有主创跟书迷见面啊。
这都是什么呀?
怎么一股子粉圈的味道呢?
应该说,就这个粉圈香港这边也不算稀奇,原本就是学人家日本学了很多的嘛。
而且,就说之前,港台这边也是搞过了很多很多,几乎有些是完全山寨的。
小虎队喽。
那是完全照搬人家少年队搞的呀,真的是几乎一分一毫都不差,差别最大的应该就是这边小虎队只要是用的汉语。
所以,粉丝经济他们一早就在搞了,老早就非常的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不过,也有一些问题。
那就是没办法像日本那样搞。
日本的这个粉圈是真的不一样,就全世界来说也是蝎子粑粑毒一份的存在。
那是真的不一样,几乎谁也学不来。
关键是,日本是原本有艺能界的,而偶像的出现是比较晚的,早期来说也就那么回事,跟一般的艺人看上去似乎也差不多。
可后来的发展十分的……惊人。
真是惊人。
有一种什么趋势呢?
按照我们正常的理解,那就是粉丝应该越多越好,即这个圈子越大越好。
但,日本不一样!
真的不一样,他们不是追求圈子大,甚至都不是追求粉丝多,而是追求粉丝的‘粘性’。
这个‘粘性’让他们搞的十分变态,他们是通过设置各种门槛来增加粘性的。
就是说,一个粉丝要粉某一个团,或者粉某个人,这就是要有门槛,不是你想粉你就可以粉的。
最直接的就是杰尼斯,你想粉杰尼斯里面的人,好呀,那你交过会费没有?
一旦交了会费,又是……某个人或者某个团体呢?
还得交钱!
<divclass="tentadv">关键还不只是交钱,还要有相当的知识积累。
就咱们正常思维里的,对某个团体或者偶像的喜欢,大概了解其风格或者某某作品就行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