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既然是赏赐,难道不应该是上面给什么他就收什么吗?
还能自己打算?
沈正凌心里疑惑,在亲爹面前,也不用藏着掖着,不懂装懂,索性直接问了出来。
沈长盛笑了一下,道:&ldo;这你就问对了,就是你不问,我也打算找个时间,把这些事情给你们说道说道。&rdo;
&ldo;理论上来讲,赏赐这一块,确实是上面给什么,底下人就收什么。&rdo;
&ldo;可上面到底能给什么,这就大有讲究了。&rdo;
&ldo;就拿进献农具这件事情来说,周家小子在六合县当县令,他治下的村民发明了农具,他把这件事情上报朝廷,功劳的大头就只会落在他头上,成为他以后的政治资本,升迁考核都用得上。&rdo;
&ldo;至于真正发明农具的村民,则会得到一些黄白之物的赏赐,以及一个朝廷嘉奖的好名声。&rdo;
&ldo;而对于百姓来说,这些东西恰恰是最实惠的。&rdo;
&ldo;如此一来,无论是周县令还是进献农具的百姓都得到实惠,朝廷也解决了大难题,三方皆大欢喜。&rdo;
&ldo;但是,如果发明农具的人换一个身份,不仅仅是周家小子治下的百姓,而是本大将军我的儿子。&rdo;
&ldo;那么这个赏赐的大头落在谁的头上,就要看本大将军我的意思。&rdo;
&ldo;进献农具这么大的功劳,既然可以成为周家小子的政治资本,自然也可以成为本将军儿子挤身朝廷的资本。&rdo;
&ldo;实职捞不上,弄个五、六的虚衔傍身,并不是什么难事。&rdo;
&ldo;不过这么一来,周家小子的功劳就会小很多,最多也就是发掘有功。&rdo;
沈长盛说得这么清楚,不止沈正凌听明白了,沈宝儿和沈正则也都听懂了。
沈正则更是认真问道:&ldo;爹,这是不是就是古话说的朝中有人好做官?&rdo;
沈长盛大笑:&ldo;可以这么说。&rdo;
沈正则就问道:&ldo;那我以后考状元,爹爹你这个大将军也有用吗?&rdo;
沈长盛:&ldo;……&rdo;
这个问题让他怎么回答?
自古以来科举都是重中之重,一旦出现舞弊,就是震惊整个朝堂的大事。
而且一直以来,文武官员都是不同的派系,双方之间不说水火不容,但隔三差五争的跟乌眼鸡似的,也是事实。
他一个武官,就算是大将军,对科举的影响也是少之又少。
从这方面来讲,沈正则如果走读书科举这条道,他这个大将军大抵是没有什么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