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只有这样,这有助于学生对于书本上知识的理解。&rdo;
&ldo;否则一味生搬硬套,死记硬背,连书本上的知识都吃不透,效率未必就能高哪里去。&rdo;
&ldo;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质疑夫子的教学方式,在教书育人方面,夫子是专业的,考虑得肯定周全。&rdo;
&ldo;只是希望夫子可以结合学生和家长的情况,综合考虑一下。&rdo;
&ldo;像我们家正则才八岁,太繁重的课业,不太适合他。&rdo;
&ldo;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正则晚睡早起,休沐日也完全没有空闲下来的时候,淹没在没完没了的功课里,小脸可见的瘦下来了。&rdo;
&ldo;若是时间短,熬熬也就过去了,时间长了,只怕孩子熬不住。&rdo;
&ldo;要是每天都睡不够,会把身体底子熬垮,到时候不止长不高,还容易生病。&rdo;
李夫子显然不接受顾元元这种说法。
他道:&ldo;读书本来就不是容易的事,想把书读好,哪有不熬夜的事?&rdo;
&ldo;何况,他年纪小,熬一熬有什么要紧?&rdo;
&ldo;等他以后考中了功名,不愁前程,天天在家里窝着睡觉都可以。&rdo;
&ldo;现在吃苦,是为了以后不吃苦。&rdo;
&ldo;他既然在老夫这里读书,书要怎么读,就得听老夫的。&rdo;
&ldo;不听老夫的话,不服老夫的管,就不要在老夫这里读书。&rdo;
这话简单粗暴,虽然夹杂了一定的情绪在里面,也让顾元元听得直皱眉。
在李夫子说出这几句话之前,虽然双方在沈正则的学习方法上的观点不一致,但由于顾元元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她跟李夫子之间存在的代沟,隔着几千年时空,理念不同,有争执可以理解。
但是现在,李夫子这几句话却十分霸道。
固然这个时代和前世一样,有尊师重道的传统,但也不是让夫子霸道安排学生的人生,至少,要先问过学生的意愿。
特别是像李秀才这种,因为自己没考中举人功名,发现一个读书的好苗子,就把压力全都转嫁过去,根本不管学生的意愿,非不可要让学生按照他的想法,拼命去拼一个功名回来的……
已经不是单纯的为了学生的前程,更多的,还是为了他自己。
为了他自己那个一辈子没圆的科举梦而已!
也是非常自私了。
别说他们一开始就不是奔着让沈正则考功名去的,就算,沈正则真的以考功名为目的才读的书,李夫子这种情况,其实也不太适合继续教沈正则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