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记银楼欺骗人,欺骗到沈正凌头上,也就不怪顾元元会对他们银楼下手。
顾元元说:&ldo;我原先不知道这银楼是你们吴家的,所以,只买了两套头面,算是给银楼提个醒,只当是小惩大戒。&rdo;
&ldo;若是早知道这银楼,是你们吴家的……&rdo;
顾元元说到这冷笑一声:&ldo;吴少奶奶,你说,照假一赔十的赔法,吴记银楼现在会不会赔得直接关门?&rdo;
吴少奶奶脸色青了红,红了白,白了又青,跟打翻了调色版似的,十分精彩。
她咬牙道:&ldo;你果然是故意的。&rdo;
顾元元轻笑:&ldo;我一没威胁,二没逼迫,三没欺骗。&rdo;
&ldo;从头到尾,都是你们银楼自己一个劲的想给我下套,若不是你们银楼,连最基本的做生意的诚信都没有,我就算再故意,也不可能买到假货。&rdo;
&ldo;吴少奶奶,遇事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啊。&rdo;
&ldo;别一有问题,就推到别人身上。&rdo;
遇事常思己过,闲谈莫议人非!
坐在上首的县令,冷不丁又听到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对顾元元这人不由更加好奇起来。
一个村姑,哪来这么多的大道理?
便是一般的读书人,很多时候,也说不出这么有道理的话来。
眼前这人,真不是什么隐世不出的大儒?
啧,他下放到这个县城来当县令是为了熬资历,如今看来,还有可能给朝廷发现人才了?
县令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已经决定让人去好好调查一下顾元元了。
上回在城门口,听见那句&ldo;取之于民,用之于民&rdo;,他当时就觉得,这位小娘子胸有丘壑,不是一般人。
原想等着先把六合县的情况摸清楚,把县里积攒的事务告一段落之后,再仔细调查这个人。
没曾想,这世上就是有这么巧的事,这位小娘子居然以这种匪夷莫测的方式,出现在他面前。
看来老天爷都不想让他错失人才?
县令心里各种想法冒头,也就不想在大堂上继续拖下去。
他一拍惊堂木,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严肃说道:&ldo;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吴记银楼当依据和顾客之间的事先约定,对所售出的物品,按销售价格进行十倍赔偿。&rdo;
吴少奶奶哭穷:&ldo;大人,吴家的银子都在生意上,我们一口气哪儿拿得出这么多银子赔偿?&rdo;
顾元元奇道:&ldo;你们吴家不是六合县首富吗?&rdo;
&ldo;本县首富家里,居然连二千多两银子都没有,这首富的水份,有点大啊!&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