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天心霎时像被揉了一把似的,她舔舔唇角试探着问,“……为啥?”
“因为咱是同乡啊。”
这话显然更像调侃,邱天一愣,白他一眼,“你爱信不信,我才不管你。”
陆丰年沉声轻笑,接着双手指间交叉,往后压在后颈,头顺势往后仰,他目光望向斜上方的虚空,眼神却像在看一片光明的前景。
“形势肯定会变好,高考都恢复了,我们妞妞读了大学,更有文化了,这几年我不光在北京,也往南方去过,那边形势更松动。”
顿了顿,他目光下移看向邱天,“所以你说的那些肯定都会实现,日子会越来越好。”
他的目光那么赤诚,像沉黑夜空中闪烁的点点星光。
邱天心跳很快,甘愿沉溺在他的注视下,她突然生出一种冲动,想问一问他口中说的越来越好的日子里,是否可以有她的参与。
日光推移,桌子上那块近似菱形的光斑拉长,光感柔和几分虚幻,这时窗外一阵呼啸而过的风不知吹倒了什么,发出“乒乓铿锵”的声音,令邱天猛然回神。
徐国明也被声音惊醒,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他懵里懵登坐起来,大呼,“咋了咋了?”
“我去看看。”陆丰年手在椅背上撑了一下起身。
邱天是侧坐在椅子上的,陆丰年手按在椅背上的时候刚好碰到她的肩膀,她浑身一激灵,倏地坐直。
直至陆丰年走出房间,邱天才长长吁出一口气,刚才那句险些说出口的类似表白的话又深深、深深地埋回心里。
现在还不是时候,不是时候。
没一会儿,陆丰年回来说天阴了,可能要下雪,邱天和徐国明不敢再耽搁,赶紧告辞离开。
陆丰年一直把两人送上车。
回到新闻部,邱天马不停蹄加班整理编辑资料,从供和需的角度入手拟成一则翔实的新闻稿。
冷主任对他们这次的行动很满意,尤其是看到这则新闻稿后更是赞不绝口,夸她的切入点全面极了。
然而这篇堪称完美的新闻稿在报给上级领导进行审核的时候,却被搁置了下来。
徐国明气得不行,梗着脖子要去找领导理论,被邱天拦了下来。
徐国明有气没处撒,冲着空气嚷嚷,“他们遛傻小子呢?咱辛辛苦苦跑出来的新闻,口头夸一顿就完了?哄三岁小孩呢?”
邱天瞪他,“你要这副架势去闹才真像三岁小孩!”
徐国明一噎,气焰只增不减,“我就是想问问咱这新闻咋了?凭啥不能给咱播!”
邱天沉默须臾,一时不知该怎么跟他解释。
她大抵能分析出缘由——新闻方面的改革还未开始,如今的《新闻播报》播的新闻几乎充斥着正向积极的内容、歌功颂德的现象。与之相比,邱天和徐国明这则《北京冬季蔬菜供不应求》就显得太不严正,更别提他俩现在还是暂时来帮忙的“编外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