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感觉到了大大的不妙。
他耐下性子提醒:
“主公,铸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之前董卓改小钱就引发了民乱,北方好不容易平定,不能再生事端了。”
朱元璋的绝妙提议被心腹大才打回来了,他有点闷闷不乐。回去苦思冥想了很久,原主曹操到底是怎么解决缺钱问题的。
然后他想起来了,曹操这家伙他盗墓啊!
淦!怪不得原主之前总能搞到钱!
但是让朱元璋搞盗墓他是不肯的,他制定的《大明律》里给盗墓定下了特别严苛的刑法,可见他本人非常厌恶这个。
不能盗墓,那就得找别的法子来钱。
朱元璋又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他跑去找大才荀彧商量:
“我们抄了贪官污吏的家产吧!”
荀彧再次:……
“扒皮萱草!这样以后就没人敢贪了!这群家伙肯定家底丰厚,多抄两个就有钱了!”
明朝来的朱元璋脑子里完全没有世家大族的概念的,哪怕看了曹操的记忆,也下意识没太放在心上。
毕竟明朝的那些家族在他手里,不都是随随便便就能灭九族的?
然而这个时期的官员大多出身显赫,背靠世家,根本不能随便动。而且世家自己就有钱,抄家抄出来的更多是世家底蕴。
真这么搞的话,本来就因为用人不问出处被世家诟病的曹操,能够迅速引起世家的群起针对。
所以荀彧严词拒绝了。
朱元璋:“不能搞世家子弟,那我搞自家人总行了吧?”
他可是盯了很久了,曹家远亲里头就有蛀虫。可气死他了,敢贪他老朱的钱。
荀彧实在是劝不住,只能随他去。
北边在闹腾,南边也没好到哪里去。
朱棣:“想出海捞金。”
江东群臣:“也不是不行,海上丝路一直是开着的,我们也可以掺一脚。”
朱棣:“但我是想去打东瀛。”
群臣:???
朱棣:“我依稀仿佛记得东瀛那边有银矿,不拿可惜了。”
群臣:……
这都哪儿听来的消息?他们怎么不知道?
朱棣整天对着海岸线畅想,但是偏偏北边曹操虎视眈眈。他不能随便出海,需要坐镇江东。
朱棣:曹操真烦人。
不能自己出去,但是可以搞点船队让他们先去探探路。虽然江东群臣觉得他在瞎折腾,但大家还是满足了他。
不然整天听着主公念叨也挺烦人的。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出海船队没找着东瀛岛,可能是走的方向错了。但是南北两边休养生息得还不错,双方不约而同地选择开打。
这个时候益州是个什么情况呢?
益州被刘备拿下了,但是他们对外宣称还是打着刘璋的名号。
刘备暂时留下了刘璋,让他当个傀儡州牧。由于益州和外界消息闭塞,竟也没被人识破。
南北两方在赤壁发生了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