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对我等的挑衅啊!”
“如此大世,如此天命,浩荡磅礴!”
“非天庭者,如何可负;非仙神者,如何能负!”
“舍我其谁!”
玉皇自然也是如此。
伏羲的名号实在是太过于巨大,在这一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仙神们的注意力,硬生生让各部天神都默许了采取手段观测人间,九天之上,仙神伫立,或者张目远眺,或者取出诸多法宝,或者脚踏着祥云,右手抬起,遮在眼帘之上。
唯北帝子不同。
一双妙目似乎借此机会,巡游这尘世,寻找另一道身影。
风起云涌,而人世之间,红尘滚滚。
有三人。
年少者入红尘而远去。
青衫牵引着诸多注意力和视线,承受着无数的推占和卜算。
乃至于各类希望可以干扰他状态的神通。
而背对着青衫伏羲,有穿着黑色袍服的男子一步一步走入红尘之中,他的神态恬淡安宁,眸光温和,仿佛彻底的化入了这红尘当中,这十几年来,人们认识这位在九座石碑之前讲法的道人,都笑着打招呼。
道人也都温和回答。
他一步一步走出,每一步的距离都一样,他仿佛就在这红尘之中,却仿佛又和红尘脱离,他最后走过来稷门,走到了那九座石碑之前,周围的人们都认出来这位将道的道长,于是都让开道路来。
所以此地的人虽然多,路虽然窄。
齐无惑还是一路走到了这九座石碑之前,视线落下,看到这九座石碑之前的文字,看到了那绽放出来的嫩芽,自有一股清气升腾而起,在这人间流转,也让齐无惑的灵台空明。
在这时候,道人的本能似乎是在催促着他。
去!
将这众生渴求的大道之气吞入口中,咽下腹中,乃至于容纳内景世界。
这是生灵的本能!
是所有修道者对于大道最高层次之感悟的欲望。
但是道人只是垂眸笑了笑,移开了目光。
遵循于修行者的本能,并非欲望,那是我。
而自胜者,曰强。
道人盘膝坐在了这九座石碑之前。
这样的画面,人们在这十几年前早就已经熟悉了。
他们笑起来,打招呼道:“今日先生讲道经的时间是要比起往日早很多啊。”这个道人虽然只是讲述最为基础的道经,但是讲述道经的造诣却是公认的奇高无比。
‘简直就像是这一卷道经是他写的一样!’
有人这样评价。
每次听他讲述道经,都会有和之前相比截然不同,更新的体悟。
当发现这个道人要讲述的时候,人们都收敛了先前的神色,都在这里盘膝坐下,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