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市长韩青山的工作谈话结束时,墙上的时钟指针已悄然划过下午一点。
直到这时,宋江才感到胃里传来一阵清晰的“咕咕”声,强烈的饥饿感提醒他,从清晨忙碌到现在,还滴水未进。
“咚咚咚……”办公室的门被适时地敲响。
“请进。”宋江应道。
市委办公室主任杨建民推门而入,他显然一直在外等候,态度恭敬而谨慎:“书记,您这边还有什么安排吗?已经到饭点了。”
宋江闻言,爽朗一笑,一边整理着桌上散开的文件,一边说道:“天大地大,不如肚子事大。先解决吃饭问题。杨主任,我刚来,还不熟悉情况,市委这边平时是怎么安排就餐的?”
“书记,我带您过去食堂。”杨建民立刻在前引路。
走在绿树成荫的市委大院里,宋江注意到这里的建筑风格颇为独特,多是带有浓郁历史感的欧式风格小楼。
杨建民适时介绍道:“书记,我们市委大院这片建筑群,大多始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沿江这一带很多类似的建筑,现在基本都是市里相关部门的办公地点。大院里面面积很大,除了这几栋主要的五层办公楼,后面还有许多配套的矮房,再往里,就是领导们居住的小洋楼区域了,那边有武警战士负责安保。”
说话间,两人来到了机关食堂。这是一栋三层的独立建筑,此时正是用餐高峰,一层大厅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打饭的窗口排起了不短的队伍,显得有些拥挤和嘈杂。
宋江在门口驻足观察了几秒钟,眉头不自觉地微微蹙起。
杨建民见状,连忙引着宋江走向一侧的专用电梯,一边解释道:“书记,食堂是分层的。一层是面向所有干部职工的普通窗口。二层是自助餐形式,主要面向各处室的负责人。三层……是市级领导用餐的小餐厅。”
电梯直达三楼。与一楼的喧闹形成鲜明对比,这里环境幽静,布置雅致,宛如一个高级餐厅的包厢区,此刻只有零星几位服务人员。
听着杨建民的介绍,宋江的眉头皱得更深了。他心中掠过一丝不悦:好好的一个机关食堂,吃个饭而已,非要分出个三六九等,这岂不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做派,无形中在干部和领导之间立起了一堵墙?
这时,食堂工作人员已将一份精心搭配、色香味俱全的餐食端到了宋江面前的桌上。
但看到书记正在与杨主任谈话,没敢立刻放下,而是恭敬地等候在一旁。宋江示意工作人员先放下,然后对杨建民继续说道:
“杨主任,我有一个想法,你记一下。”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你尽快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研究一下,征求一下相关领导的意见。我的意思是,以后我们市级领导,就不要单独开这个小灶了。所有的干部,从办事员到市委书记,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一视同仁,都到下面去吃。”
他指了指这安静的三楼:“至于这三楼,可以改造一下用途。比如,作为接待外来客人的专用餐厅,或者,哪个处室、部门因为工作原因,不方便外出就餐需要内部接待的,可以以处室名义提前申请使用这里。这样既避免了浪费,也物尽其用。”
他的思路还在延伸:“另外,我看一楼那种传统的窗口打饭模式,效率太低,排队时间长,影响干部休息。你们想想办法,能不能参照自助餐的形式进行改革?多设置几排取餐线,丰富菜品,让大家能更快、更自由地选择,第一时间吃上热乎饭。如果一楼座位不够,可以合理分配,让一部分处室到二楼用餐,形成有效秩序,避免拥挤。”
“是,书记!您指示得非常及时,这个问题我们确实疏忽了。”杨建民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额角微微见汗,“我下午就协调机关事务局落实,争取在晚餐前就完成初步整改!”
此时,三楼的其他领导似乎都已用餐完毕离开,只剩下他们这一桌。杨建民有些忐忑地在离宋江两个身位远的侧方座位坐下。
宋江抬头看了他一眼,用筷子指了指自己正对面的位置:“坐那么远干什么?来来,坐到这儿来,一边吃一边说。”
杨建民受宠若惊,连忙挪到书记指定的位置,但还是不敢完全放松,只坐了半个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