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波的心猛地一跳。这句话的分量,他再清楚不过。
“汉江的发展不能再拖了。”范志国走回座位,目光锐利,“作为省会城市,它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全省的发展大局负责。下半年必须迎头赶上,绝不能停滞不前。”
他稍稍放缓语气:“这次我带着使命前来调研,就是要摸清实际情况。维波同志,如果确实需要调整汉江的主要领导,你认为谁比较合适?”
这个问题直指核心,王维波感到压力倍增。他深知,这个问题的回答不仅关系到汉江的未来,也考验着他作为省委书记的识人用人水平。
“部长,”王维波谨慎地开口,“从推动汉江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新任市委书记需要具备几个特质:一是要有开拓创新的锐气,能够打破现有的思维定式;二是要熟悉经济工作,能够准确把握产业发展方向;三是要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能够凝聚班子合力。”
他没有直接推荐具体人选,而是先阐述了岗位需求,这是一个稳妥的策略。
范志国微微颔首:“说得在理。那么,在现有的干部中,有没有符合这些条件的人选?”
王维波知道,这个问题无法回避。他沉思片刻,说:“从省内来看,有几个同志值得考虑。比如阳城市的高成飞,他在推动阳城经济发展上表现出色;还有省委的宋江同志,虽然年轻,但在机构改革中展现了很强的统筹能力和创新思维。”
他特意提到了宋江,想试探一下范志国的反应。
范志国不置可否,转而问道:“周东军同志在汉江工作也有一年多了,你认为他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这个问题更加敏感。王维波字斟句酌地回答:“东军同志工作勤恳,经验丰富,但在推动改革创新发展方面,可能相对保守了一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有时候显得魄力不足。”
“那么韩青山呢?”范志国继续追问。
“青山同志是机关干部出身,做事稳妥,但在抓经济工作方面,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还有待加强。”
范志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换了个话题:“你认为,调整一个省会城市的主要领导,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这个问题让王维波稍稍松了口气,但仍然不敢大意:“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工作的连续性,避免出现大的波动;其次要注重班子的合理搭配,实现优势互补;最后还要考虑干部的个人特点与岗位要求的匹配度。”
“说得好。”范志国微微颔首,“一个班子的搭配,就像下一盘棋。每个棋子的位置都很重要,但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好的棋手。”
他看了看时间,结束了这场持续近一小时的谈话:“今天的谈话很有收获。接下来我还要和其他同志聊聊。维波同志,你先去忙吧。”
王维波起身告辞,心中却难以平静。范志国最后那句话意味深长——“要有一个好的棋手”。这似乎暗示,汉江的班子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当他走出书房时,等候在会客室的众人都投来探询的目光。李平江第一个走上前来,低声问道:“书记,情况如何?”
王维波轻轻摇头,没有多言,只是说:“范部长还要继续谈话,大家做好准备。”
此时,政协主席江淮议也匆匆赶到。这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对突然被召见显得既困惑又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