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术自主化率达到了什么水平?”
“在开拓国际市场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
……
一连串专业而犀利的问题,不仅考验着企业负责人的应对能力,也让陪同的省市领导们暗自捏了一把汗。
下午三点半,车队转往汉湖高新区。与成熟兴旺的屯口开发区相比,这里显得冷清许多。宽阔的道路两侧,不少地块还在施工建设中,入驻企业的密度明显偏低。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在展示沙盘前介绍:“汉湖高新区成立于2000年初期,定位是发展智能制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已引进企业87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家。”
范志国仔细查看着沙盘规划:“与屯口开发区相比,这里的产业定位更加前沿,但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在参观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的创新企业时,范志国对年轻的创始人产生了浓厚兴趣。
“你们的核心技术优势在哪里?”
“我们在运动控制算法上有自主知识产权,精度可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人才引进还是个大问题。很多高端人才更愿意去一线城市发展。”
……
范志国转身对陪同的领导们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才。我们要思考,如何创造更好的环境,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
在一家芯片设计公司,范志国深入了解了企业在技术研发上的突破和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芯片产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但这是国家战略需要。”范志国对企业负责人说,“你们要有定力,也要有担当。政府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
这番话既是对企业的鼓励,也是对地方政府的鞭策。
整个下午的调研持续了近四个小时。范志国始终保持着高度的专注,每到一处都认真听取汇报,不时提出问题。他的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要害,让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这位中央领导的专业素养和务实作风。
在返回市区的路上,范志国看似随意地与宋江聊了起来。
“宋部长,今天看了这两个开发区,你有什么感受?”
宋江谨慎地思考了片刻:“屯口开发区产业成熟,但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汉湖高新区定位前瞻,但需要时间培育。两者如何协调发展,可能是汉江下一步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范志国点点头,未作更多评价。
当车队驶回省委大院时,已是华灯初上。范志国在下车前,对陪同的众人说:“今天调研很有收获,看到了成绩,也发现了问题。明天我们继续。”
这句简单的话,让周东军和韩青山的心里都沉了一下。他们明白,这次调研远未结束,而范部长对汉江发展的关注程度,可能超出了他们最初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