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三国好孩子 第190章 > 第554部分(第2页)

第554部分(第2页)

是仪也终于暴露了自己不得刘繇欢心的真面目,不仅一句话就让陶副主任变了脸色,还开门见山的说道:“使君万勿见怪,就仪愚见,前番官渡大战,使君左右逢源,吃完上家吃下家,从中大获渔利,虽然成功拿下了大片土地,却也同时得罪了袁曹两家,使君这番倘若还想如此,恐怕不仅很难得手,反倒可能招来滔天大祸!”

“什么滔天大祸?”陶副主任不动声色的问道。

“曹胜则必攻徐州,袁胜也不会放过徐州。”是仪答道:“袁绍出兵是为报官渡之仇,曹操主动迎战是为尽快消灭袁绍最后主力,两家已成决战之势,不可能和解,也绝不会因为任何外力干扰而罢兵,所以使君如果还想通过其他手段使袁曹两家不胜不败,维持互相制约的平衡之势,不仅注定无法成功,还必然彻底得罪曹操、袁绍,甚至招来更加可怕的后果,曹操与袁绍合力攻打徐州!”

陶副主任不说话了,这个最可怕的后果也是陶副主任最担心的后果,虽然可能性很小很小,但谁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人品爆发,占便宜占得太多太狠,把曹老大和大袁三公这对曾经的发小逼得联手。沉默了许久后,陶副主任又把目光转向了是仪,问道:“那依先生之见,我当如何处之?”

“助袁弱曹!”是仪斩钉截铁的答道:“使君应当帮助袁绍取得仓亭之胜,缓和与袁绍之间的关系,削弱军力急剧扩张的曹操!如此一来,仓亭战后,若曹操幸未战死,那么曹操必然退往许昌重整兵马寻求复仇,曹操在汝南、陈留、关中与许昌等地还有一定兵马,就算仓亭惨败也还有一战之力,既可以起到继续牵制袁绍的作用,也必然更加依赖使君相助!”

“若曹操战死也无妨!曹操多用宗族掌兵,军队凝聚力强,曹操死则曹操余党必深恨袁绍,使君出面招抚他们易如反掌,同时使君也可以乘机利用地理优势,迅速吞并陈、梁、汝南、甚至陈留等地,获得大量人力、土地与曹军余部,以最快速度壮大实力!”

陶副主任面无表情,过了片刻才问道:“可是岳丈大人击败曹操之后,我可就要单独承担岳丈大人的四州兵马威胁了,这又如之奈何?”

“兵在精而不在多。”是仪露出些笑容,反问道:“敢问使君,是愿意单独承担曹操的得胜兵马威胁?还是愿意单独与内部分裂严重又兵多而不整的袁绍对阵?”

陶副主任又不说话了,但身体却有了动作,站起身来大步走到了是仪案前,抱拳深深一鞠,诚恳说道:“先生之言,正如醍醐灌顶,是应茅塞顿开,只恨与先生相见太晚,未能早听赐教!应冒昧,还请先生务必留在军中,早晚赐教,为应出谋划策,应必以国士回报先生!”

是仪离席下拜,也是诚恳说道:“仪虽投刘繇,奈何刘繇刚愎,不纳忠言,仪也早有弃他之心,今仪身为阶下之囚,使君却能倾听仪之愚见,足见使君容人之量,今使君既然不嫌是仪粗鄙,仪也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陶副主任拉着是仪的手大笑,然后又大喝命令道:“来人,速速准备酒宴,我要亲自为子羽接风洗尘!还有,立即将文和先生、子敬、刘晔和荀谌都请到大帐来,我要为他们介绍一位我军新任重臣——扬州长史、参谋正议校尉,是议是子羽先生!”

卫士唱诺而去,在刘繇军队伍里混了五年还只是一个幕僚的是仪则大喜过望,忙向陶副主任再三拜谢,然后又说道:“主公,适才仪未及补充,主公全力助袁弱曹后,即便袁绍再度败于曹操之手,甚至死于战场之上,主公也可乘机打出伐曹盟主的旗号,一边联络天下诸侯联手灭曹,一边乘机吸纳袁绍残余队伍,使曹操无可乘之机。”

“子羽先生,你来得太是时候了。”陶副主任拍着是仪的手诚恳说道:“我与文和先生都只擅长阴谋,先生却擅长阳谋,得先生相助,应大业有望矣。”

半个时辰后,陶副主任同时派人给大袁三公快马送去了两道书信,一道书信走兖州这条近路直接北上送往仓亭战场,一道书信则走相对安全的泰山郡绕道送往了仓亭战场,两道殊途同归的书信都是一个内容——陶副主任为了表示孝心,决定立即撤兵退回徐州,然后亲自率军北上攻打昌邑、东平等地,与冀州军前后夹击曹老大主力!所以陶副主任在书信中再三恳请尊敬的岳丈大人大袁三公,务必要稳扎稳打不可急于求战,只要冀州军能与曹军僵持到徐州主力出动,那么曹老大的死期也就为期不远了!

至于为什么同一道书信要写两份,从两条路分别送到仓亭战场呢?除了考虑到争取时间这方面的关系,再有就是是仪的建议,“主公不必担心书信在直穿兖州时被曹军拦截,被曹军拦截了更好,一道书信就可以起到吓住曹操的效果!”

是夜,陶副主任与是仪等人畅饮到了大醉方散,所以到了第二天早上酒醒时,陶副主任才猛然想起自己忘了一件大事,赶紧又把郭嬛小姑娘骗来扯光衣服时,帐外却又有亲兵奏道:“禀主公,鲁都督有要事求见。”

“嬛儿啊,我和你是不是有缘无分啊?”已经把脸都埋进了郭嬛胸脯的陶副主任哀号起来。(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二章    战仓亭

尽管是在陶副主任的激将与曹老大的主动挑衅下决定发起的复仇之战,但汲取了官渡之战轻进急战的教训,大袁三公这一次出兵稳重与慎重了许多,不再是直接南下攻打曹军重重设防的白马、延津和官渡,选择了东进馆陶,先与驻扎在馆陶的次子袁熙的队伍会师,然后进兵仓亭渡河,然后再攻取东阿、范县与东平等兖州军事重镇,打通与盟友徐州军队的联络,保护好后方与粮道,最后再图谋西进许昌。

大袁三公麾下的谋士们也有了些长进,尽管很反对大袁三公没有做好完全准备就发起复仇之战,但是在大袁三公强行通过出兵决议后,沮授和崔琰等得力谋士还是尽心尽责的为大袁三公的作战计划出谋划策,一起建议大袁三公此战务必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向兖州进兵,谋定而后动,看清楚曹老大如何出牌再后发制人,所以多少听进了一些劝的大袁三公行军速度并不算快,从邺城赶到馆陶与袁熙会师就走了八天,又在馆陶休整了两天,然后才缓缓南下仓亭,故意给曹老大留下了反应时间,让曹老大先有动作。

除此之外,考虑到冀兖两州的主粮收成时间问题,沮授还提出了一个丧心病狂的作战计划,那就是先把曹军主力吸引到仓亭一线,然后高壁深垒与曹军对峙周旋,把时间拖到七月底、八月初再发起决战!如此一来,届时以小麦为主食的曹军军粮必然不足,而以稻米为主食的袁绍军则可以获得充足的粮草补给,不仅能攻敌以虚,破敌后也有足够粮食支撑冀州队伍占领兖州中部与东部的城池土地。

有朋友肯定要问了,袁绍军的位置比曹老大的位置更加位于北方,为什么曹老大的队伍都是以小麦为主食。大袁三公的队伍倒以稻米为主食,是不是地理搞错了?其实这一点并没有错,大袁三公的地盘上能够种植水稻。是一个把巫婆扔进河里与河神交涉的混蛋搞的鬼,这家伙几百年前就已经在邺城一带大修水利,搞出了臭名昭著的西门十二渠灌溉万顷良田,所以位置居北的袁绍军地盘上能种高产水稻。黄河以南的曹军地盘上因为缺乏这样的大型水利设施,反倒只能种植低产的小麦。

话扯远了,言归正传。虽说心高气傲的大袁三公拒绝了沮授提出的这个丧心病狂的建议——也是绝对能让曹老大欲哭无泪的建议,但得知了大袁三公再度出兵的消息后,曹老大还是落入了沮授和崔琰的算计,急匆匆的亲率主力赶赴仓亭备战,还主动渡过了黄河在河北立营,不仅自入险地,还完全暴露了自军后劲不足的致命弱点。让沮授和崔琰等袁军智囊心中益发有底,更加坚定了把战事拖入消耗战的决心。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曹老大主动率军渡河安营,还是起到了一定程度的诱敌作用,不要说着急报仇的袁绍军众将纷纷到大袁三公面前请战。就是大袁三公也万分动心,一度打算放弃步步为营的计划立即出兵决战,幸得沮授与崔琰苦劝阻止,为大袁三公仔细分析利弊得失,大袁三公这才又改了主意,命大军缓缓而进,在仓亭以北三十里安下营寨,高沟深垒修建坚固营寨,做好持久打算。

结果这么一来当然苦了后勤不济的曹老大,等了几天不见冀州军队进攻,曹老大也只能是在兵力远远不如敌人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主动出击,亲率大军到袁绍军营前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