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用漆封着的精致卷轴,上面盖着奉常寺卿的印章。
文婤拿着它来找我时,脸上写满了担忧:主上,这是春分祭社的请柬。。。。。。这向来是大司农的领域。让您作为贵宾参加。。。。。。这太不寻常了。
我接过请柬,心里跟明镜似的。
当然不寻常!我参与粮食供应和军队后勤,早就成了某些人的眼中钉。这个邀请根本不是善意的表示,这是个明晃晃的挑战!
他们想在自家地盘上给我个下马威。
我太了解这个传统了——按照惯例,只有农官才能献上祭谷。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难倒我?
呵,他们怕是忘了,我姜见月最擅长的,就是打破常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踏出兰池宫的那一刻,咸阳的夜风依旧刺骨,却吹不熄我胸腔里燃烧的火焰。军需调度会议的列席权,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耀,更是一柄双刃剑,把我直接推到了大秦权力中枢的风口浪尖。
从此,我的敌人不再只是几个贪腐的仓吏,而是那些盘踞在帝国肌体上、以和为铠甲的庞然大物。
第一次踏入那间挂着巨幅军事地图的议事殿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十几道锐利的目光像钢针一样扎在我身上。那些目光来自王翦、蒙武这些战功赫赫的老将军,他们身上的甲胄还带着战场的血腥气,眼神里的审视与不屑几乎毫不掩饰。
在他们眼中,我大概就是个精于计算的账房先生,一个靠着陛下宠信才得以踏足此地的女人。
当会议讨论到来年南征百越的方略时,一位名叫屠睢的将军正指着沙盘上的南岭山脉,唾沫横飞地讲述着他的分兵合击之策。他计划征发五十万大军,其中民夫二十万,要求由长沙郡和南郡就地征集。
粮草辎重,可令长沙、南郡两地府库全力支应,必保大军无虞!他一拳砸在沙盘边缘,震得那些木制的山川模型都在颤抖。
殿内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看着这些百战老将们热血沸腾的样子,我忍不住在心里叹气:在他们看来,战争就是兵力的碾压和铁血的推进,后勤?那只是个数字问题罢了。
陛下,我清冷的声音在鼎沸的议论中响起,瞬间,所有的嘈杂都凝固了,臣有异议。
屠睢将军猛地回头,铜铃般的眼睛瞪着我,满脸的你算什么东西。
我没理会他的怒视,径直走到沙盘前,从袖中取出一卷薄薄的竹简,在嬴政面前展开:
陛下,这是度支司上月刚汇总的长沙、南郡两地的人口、垦田及存粮勘报。去年夏末,两郡遭遇大疫,人口锐减一成,加之山越袭扰,大片田地抛荒。此刻,两郡府库的存粮,仅够本地军民支应到夏收。若强行征发二十万民夫,再抽调府库粮草,不出三月,两郡必将爆发大规模饥荒。届时,我五十万大军的后路,将不是一条粮道,而是一片燃遍烽火的叛乱之地。
我的话音不高,却像一盆冰水,浇灭了满室的战意。
一派胡言!屠睢勃然大怒,指着我的鼻子骂道,妇人之见!打仗岂能被这些瓶瓶罐罐束缚手脚?兵锋所指,粮草自来!当年武安君拔郢都,何曾计较过这些细枝末节!
屠睢将军,我迎着他的怒火,缓缓抬起眼,武安君用兵如神,但时代变了。今日之大秦,非昔日之诸侯。我们打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帝国的万世基业。陛下要的是一个富庶安稳的百越,而不是一片千里赤地。若因一场南征而毁掉两个大郡的根基,这笔账,度支司算不过来。
屠睢气得须发皆张,眼看着就要发作。
够了。一直沉默的嬴政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他拿起我呈上的竹简,逐字逐句地看着,那双深邃的眼眸里,看不出喜怒。
良久,他将竹简放下,目光扫过殿内所有将军:
你们只看到了沙盘上的千军万马,她却看到了千军万马背后的百万生民。你们只想着如何打赢,她却想着如何让大秦赢得更稳。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传朕旨意,南征方略,暂缓。屠睢,你的计划,拿回度支司,让她给你算清楚,到底要死多少人,才能填上你那个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