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暴君靠我续命 > 第66章 陶碗底下藏着刀(第2页)

第66章 陶碗底下藏着刀(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阿芜沉默片刻,低声答:“秋收万担粮。”这回答堪称教科书级别。

陶贩眼神微松,点头道:“就当是祭奠我们死去的交情。”这台词写得,我都想给编剧加鸡腿。

言罢,挑起担子,混入人流,背影迅速消失在尘烟之中。这离开的速度,快得像是怕我们反悔。

我即刻下令:照做!这种当机立断的决策,让我觉得自己很有领导风范。

一张无形大网,以那只青釉碗为中心,悄然张开。这个比喻让我很满意,既形象又生动。

我命裴昭从少府卫调来十名精兵,皆换作农工粗衣,扮作翻晒粮食的杂役。这种变装行动,放在现代就是便衣警察出勤。

他们手持木耙,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动作笨拙却隐含杀机。这种反差感,让人不禁想起那些动作片里的卧底桥段。

与此同时,我命工匠连夜仿制一只青釉碗,外形尺寸分毫不差,唯一不同的是——在釉下夹层嵌入极薄铜片,刻有御窑火印编号。这种防伪技术,放在古代绝对是黑科技级别。

唯有迎光斜视,方可见细微纹路,寻常人绝难察觉。这种设计巧妙得让我都想申请专利。

这是我在前世所知的“隐形标记法”,既避开了烧制雕刻的磨损难题,又能确保追踪溯源。这种跨时代的技术应用,让我有种开挂的快感。

入夜,烛火跳动,我亲自查验每一名布控者的腰牌。这种细致入微的检查,让我想起实验室里核对数据的日子。

指尖抚过籍贯栏,沉声道:“所有关陇籍者,撤至外围警戒。”这个决定下得我自己都很佩服,考虑得太周到了。

裴昭不解:“君侯,他们皆忠勇之士。”这种疑问很正常,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避嫌的重要性。

我摇头,目光幽深:“正因其忠,才不可用。家人宗族皆在关陇,农会根深蒂固,我不愿我的兵,陷于忠孝两难。”这话说得,连我自己都被感动了。

裴昭恍然,抱拳领命。这种一点就通的部下,简直是领导梦寐以求的人才。

次日辰时,晨光微亮,露珠尚挂草尖。这种清晨的宁静,与即将到来的风暴形成鲜明对比。

阿芜捧碗而至,步履轻缓,足踏晒场南角干裂泥土,尘土簌簌扬起,落于裙裾。这画面美得可以入画,如果忽略即将发生的紧张剧情的话。

她俯身,将青釉碗轻轻倒扣于地,碗底与泥地相触,发出一声极轻的“嗒”响,仿佛命运之钟敲响第一声。这个细节描写,我自己都给满分。

时间流逝,蝉鸣聒噪,阳光渐炽,汗水顺着额角滑落,滴在木耙柄上,洇开一圈深色痕迹。这种等待的煎熬,比等外卖还难熬。

我的心悬在喉间,几乎能听见血脉搏动之声。这种夸张的修辞,完美表达了我的紧张心情。

辰时三刻,陶贩果然再现。这种准时赴约的精神,倒是值得表扬。

他兜售陶器,与农妇讨价还价,声音沙哑,手指摩挲罐身,看似寻常。这种自然的表演,简直可以当演技教科书。

可他的眼角,始终锁着那只倒扣的青釉碗。这种细节把控,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专业素养。

忽而,一袋谷物倾倒,金黄粟米洒满地面,众人忙乱拾捡。这个意外安排得恰到好处,简直是神助攻。

就在这一瞬,他身形如狸猫般矮伏,疾步掠至南角,右手闪电探出,抄起青釉碗,迅速揣入怀中。这动作快得让我想起超市限时抢购的大妈。

动作快如疾风,几无破绽。这种专业程度,放在现代绝对是特种部队级别的。

但他不知,十双鹰目早已锁定其一举一动。这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剧情,我最喜欢了。

他离庄而去,阿芜尾随其后,保持五十步距离,脚步轻如落叶,踏在干燥黄土上,只留下浅浅印痕。这种跟踪技术,堪称古代版007。

出庄五里,荒坡林稀,风声呜咽。这环境描写,完美烘托了紧张氛围。

阿芜猛然提速,身影如鬼魅般横空而出,拦在其前:“把东西交出来!”这台词霸气侧漏,我都想给她鼓掌。

陶贩脸色剧变,扔下担子,抽出磨利的杀猪刀,刀锋在日光下泛出冷冽寒芒,直扑阿芜咽喉。这反应速度,不愧是经验丰富的反派。

刀风割面,带来一丝刺骨凉意。这种细节描写,让画面瞬间立体起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