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木材倒爷郭元新,他就是以三十吨纽扣起家。
再从浙东坐飞机去港岛。
港岛的牛仔服比较多,虽然价格比国内高点,但是自己不亏,反正都是谢尔盖和巴莎耶夫付钱。
港岛的货运船满载牛仔服,然后拐道烟州,再拉上一船苹果,直接运送到海参崴。
对别人来说,海参崴不是边贸口岸。
但是对陈卫民来说,苏联远东地区处处都是口岸。
只要再打通海上路线,陈卫民手里就握着两条线,一条华苏铁路,一条港岛到鲁中再到海参崴的海路,陈卫民的运输量会大大增加。
陈卫民计划好之后,和胡大海沟通了一下。
胡大海的意思是,让陈卫民带几个人一起去,只要和各地的供货商建立了联系,以后就让业务员去协调物资,不用陈卫民亲自去了。
陈卫民采纳了胡大海的意见。
两人刚说完,电话响了。
陈卫民一听,竟然是孙铁军的电话。
孙铁军第一句话就把陈卫民搞懵了,“卫民,我没法干了。”
“怎么了?”
“你都从哪找的三个大老爷?”
陈卫民一脸懵,“怎么了?”
“你不是拍电报过来,让高尔基再给生产一批军用越野吗?”
“是啊,有什么问题吗?”
“刘炳利竟然说我们交换的物资不对等,他主动把价码提高到了两千箱罐头,沙尔瓦那边可算抓住把柄了,死活不肯松口。”
陈卫民的脑子嗡嗡的响,主动提高价码?
“他还一个劲的说什么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卫民,我还怎么干工作?我说一句,他就来一句年轻人办事不靠谱。”
“张云志和张贺怎么说?”
“他俩劝了一句刘炳利,刘炳利也不听,人家也不想得罪他。”
陈卫民心里那个气啊。
本来想弄三个老家伙过去帮一下孙铁军,没想到忙没帮到,反而帮倒忙了?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你等着,我马上让老胡去莫斯科。”
“也不用让胡经理过来,你抓紧把他给我调回去,我算是受够了。”
“好,我马上安排。”
挂上电话后,胡大海问道:“出什么事了?”
陈卫民把情况介绍了一下之后,胡大海说道:“这个刘炳利,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人家高尔基汽车厂没说啥,他倒是替人家委屈了?”
“也不能听孙铁军一家之言,一会你联系一下刘炳利问问情况,如果孙铁军说的是真的,把刘炳利调回来,让他干到年底走人。”
“好。”
胡大海回办公室落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