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你相信人类的道德会自然进化。
实际上,人类世界充满着纷争,我们耗费了大部分的精力在互相争斗和物质消耗上,只把很少的精力投入到了真正的科技发展中。
我们被自己的内耗困在了地球这片摇篮里,无法集中力量真正实现星际穿越
我们如果能够找到来自宇宙的存在,找到对地球存在恶意的外星文明,这将是人类文明最好的加速器。
在这方面我又赞同阿瑟·克拉克爵士的观点。
越高级的文明,对我们越没有恶意,因为他们已经解决了稀缺性问题,超越了殖民需求。
越低级的文明,对我们越有恶意,因为他们可能正在逃亡,正在为生存而战。
所以,阿雷西博项目,是向宇宙发出一张寻人启事。
我们期望找到一个有恶意的、但又不是强大到无法对抗的文明。
一个恰到好处的敌人,一个能给我们压力,但不能瞬间毁灭我们的鞭子,就像历史上来自蒙古的上帝之鞭,会是人类文明能以最快速度跨越自身那道大过滤器的加速器。”
“教授的观点有些太极端了。”在前往波多黎各的专机上,菲利普·迪克抱怨道。
他们在华盛顿集结,然后乘坐NASA包下来的波音客机前往波多黎各。
林燃自然不会去。
他昨天会出现在现场,单纯是因为刚在白宫开完会,听秘书说有阿雷西博项目在进行介绍,顺势过来做个演讲罢了。
演讲效果很好,林燃的演讲成功把阿雷西博这个只有小范围内科幻爱好者关注的项目,提高到了全民关注的地步。
包括他提出的大过滤器理论和来自宇宙的上帝之鞭,都在各大主流报纸的次版被进行讨论。
《我们是幸运还是宿命?大过滤器与星际威胁论》,这是《纽约时报》的报道。
只有阿美莉卡人关注,消息还没有扩散到全球范围内,毕竟这不是什么王室八卦。
“现在阿美莉卡民众将阿雷西博视为一场招来外星敌人的仪式。
如果未来宇宙真的有回复,民众的反应将是纯粹的恐慌,恐怕事情不会像教授所想的那样。”菲利普·迪克说道。
“伊万的观点并不极端,菲利普,”阿瑟·克拉克轻声道:“我想,教授只是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残酷,投射到了宇宙的尺度上。
他相信冲突是进步的最佳驱动力。”
菲利普·迪克看着窗外的云层,叹了口气:“不,是傲慢。
教授从未经历过失败,他傲慢到认为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敌人。
宇宙不是一个实验室,文明也不是可以随意启动的实验耗材。”
从圣胡安抵达阿雷西博后,包括记者、科幻作家和专家学者们的团队被直接带到了这个巨大的宇宙之耳附近。
他们首先被那壮观的景象所震撼,直径超过千尺的巨大碗状天线,静静地嵌在热带雨林的喀斯特地貌之中。
控制室被设置在碗状装置的下方,外表看上去很简单,但充满了高度集中的能量。
数十台设备发出低沉的嗡鸣。
在正式启动前五分钟,记者们被卡尔·萨根带到一个可以俯瞰整个天线反射盘的玻璃窗前。
波多黎各的夜晚没有城市的光污染,银河像一道巨大的、闪烁着光芒的溪流。
发射塔静静地向上倾斜,精准地瞄准了预定的方向。
阿瑟·克拉克的脸上带着平静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