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里是何处地界了?”
&esp;&esp;麹义牵引着战马,游走在官道的边缘,向着一旁的副将询问道。
&esp;&esp;“雾气太大,难以确定准确位置,这里应当是玉泉亭的西面大概一两里左右的地方。”
&esp;&esp;“玉泉亭?”
&esp;&esp;麹义眉头微皱,打量着四周的景象。
&esp;&esp;四周被雾气笼罩着地貌被麹义收入了眼底,此前在青州的记忆也浮现入了他的脑海之中。
&esp;&esp;玉泉亭位于历城前往台县和东平陵两城之间,因为联通两地,且濒临济水,因此商客众多,颇为繁华。
&esp;&esp;玉泉亭之所以得名是因为亭内东南的山岭之间有一汪清泉,泉水清澈甘甜,曾经这汪清泉之中底部有玉石,因而得名“玉泉”。
&esp;&esp;不过现在玉泉亭内的清泉早已经枯竭,泉水底部也不见什么玉石。
&esp;&esp;此前麹义奉袁绍的命令,驰援青州之时,曾经在此地驻兵,以玉泉亭来组织当时曹操带领的兖州军进攻。
&esp;&esp;麹义牵引着战马登上了一处土丘。
&esp;&esp;他当初之所以选定玉泉亭为防御地点,就是因为这里的地势、。
&esp;&esp;玉泉亭正在官道之上,大部分的居民都居住在官道的附近,其南部、东部都是山地,西北方则是济水,大部分的居民都集中在西北部的平原地带,只有少部分的人居住在东部和南部。
&esp;&esp;此处易守难攻,东部和南部的两处山地都能够屯兵。
&esp;&esp;要进攻玉泉亭,那么必须要先攻下玉泉亭的南部山区。
&esp;&esp;因为前往玉泉亭的道路,在南部山区附近颇为狭窄。
&esp;&esp;东部山区、北部的丘陵两地都适合屯兵,只有西部是平原地带。
&esp;&esp;南部山区若是有敌军,只需要下山,便可也截断道路,断掉归路。
&esp;&esp;攻入玉泉亭之中的军队将会成为瓮中之鳖,任人鱼肉。
&esp;&esp;麹义神情凝重,雾气过大,视野受阻,一路追击他的心思都放在了李乾的身上,不知不觉直接竟然进入了玉泉亭。
&esp;&esp;之前管亥所说的话还是让麹义有些在意。
&esp;&esp;而玉泉亭是他曾经镇守过的地方,他对这里的地形颇为了解。
&esp;&esp;若是汉军真的有设下伏兵,玉泉亭就是最佳的设伏地点。
&esp;&esp;“子康。”
&esp;&esp;“属下在。”
&esp;&esp;麹义思索了片刻,既然放心不下,干脆就派人前去探查一番,反正麾下的兵力充足。
&esp;&esp;“你领百骑,往南山方向搜寻一下,若是有异常情况,立即向我汇报。”
&esp;&esp;“诺。”
&esp;&esp;很快,被叫他叫到的家将便拿着令旗离开了队列,向着后方奔驰而去。
&esp;&esp;就在这时,前方的雾气之中突然传来了激烈交战声。
&esp;&esp;麹义神色骤然一变,举起了手中马鞭。
&esp;&esp;随从的亲卫连忙摘下腰间的号角,将其吹响。
&esp;&esp;“全军戒备!”
&esp;&esp;“呜——————”
&esp;&esp;伴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官道之上,一众正在行军的明军骑卒皆是停了下来,手持着刀枪盯视着周围的情况。
&esp;&esp;“侦骑何在!”
&esp;&esp;听到麹义的询问,十数名侦骑迅速出列。
&esp;&esp;麹义马鞭向前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