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虽然俘虏了大量的匈奴人,还有牛羊牲畜。
&esp;&esp;但是许安的脸上并没有多少得胜的喜悦。
&esp;&esp;因为,匈奴的主力已经遁走。
&esp;&esp;须卜赶在黄巾军到来之前,带着大部分的匈奴人已经逃走。
&esp;&esp;黄巾军追丢了敌人。
&esp;&esp;如何在草原上作战的经验,索敌的办法并没有人可以教给许安。
&esp;&esp;而汉帝国自从熹平六年(177年)和鲜卑人作战失败后,损失了大批经验丰富,善战的将校,就此丢失了出塞的勇气。
&esp;&esp;那些归顺在许安麾下的将校,基本都是没有任何出塞作战经验的年轻一辈。
&esp;&esp;没有多少塞外作战的经验。
&esp;&esp;匈奴人故意布下的疑阵更是扰乱了许安的思绪。
&esp;&esp;不过匈奴人逃窜的大致方向,许安还是清楚。
&esp;&esp;如果匈奴部众没有想着想歼灭四路军队中的其中一支,那么他们只有往一条路而去。
&esp;&esp;那就是并州的西北部——朔方郡。
&esp;&esp;凉州军进击的路线是从上郡的北部切入,徐晃军则是按着预定计划攻取云中郡,隔断匈奴东撤的意图。
&esp;&esp;上谷乌桓也在黄巾军进攻后的数天后,对五原郡的匈奴人发起了猛攻,五原郡北部的地区,还有匈奴的部众都已经被上谷乌桓击溃。
&esp;&esp;人算终究是不如天算。
&esp;&esp;许安制定的四面张网、八方合围之计,还是让匈奴人抓住了其中的一线生机。
&esp;&esp;朔方郡,就是这个计策唯一薄弱的地方。
&esp;&esp;朔方郡的北部是鲜卑人的地盘,而许安和鲜卑人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esp;&esp;上谷的乌桓和凉州军都不愿意作为匈奴的大漠风云
&esp;&esp;并州、朔方郡西北部、青盐泽。
&esp;&esp;这里聚集着十余万的匈奴老弱妇孺,还有两万多名匈奴的骑兵。
&esp;&esp;越来越靠近朔方郡的边境,越来越靠近鲜卑人的地景。
&esp;&esp;匈奴不仅要防备后续可能赶来的追兵,也要防备可能出来的鲜卑人。
&esp;&esp;黄巾军的先锋已经击溃他留下的一支殿后部队。
&esp;&esp;须卜需要做出最终的抉择。
&esp;&esp;正如须卜所想,北面果然也有人,那是来自乌桓的骑兵,应该是上谷郡的乌桓。
&esp;&esp;还有一些依附鲜卑的部族,他们是来趁火打劫的。
&esp;&esp;沿路很多逃亡的匈奴部族都汇入了须卜的队伍,但是这些人中,多是老弱妇孺,族中的青壮多死于战阵之中。
&esp;&esp;现在须卜的麾下,算上后来陆续加入的匈奴骑兵,勉强聚集起了九万名骑兵,但这也使得他要分出更多骑兵来保护这些老弱妇孺。
&esp;&esp;而就在逃遁的这些时间,也让须卜发现了事情的转机。
&esp;&esp;这就是为什么匈奴人停留在青盐泽附近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