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名士兵皆是昂首挺立,双目炯炯的盯着前方的主将,手中紧握的兵器就是他们获得功名的工具,关乎着他们的前途官途。
街道两旁站满了百姓,驻足观望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心生向往者亦有之。
数万大军调度起来有条不紊,两旁的百姓听不到任何的喧哗声,有的只是踏踏一致的脚步声,道路两旁无数看热闹的百姓竟不能让他们侧目观看一下。
百姓中有一人长叹道:“大丈夫当如此!”言毕将向着整齐的队伍跑去,意图加入西凉军。
贾荣来到长安不过一年,长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匠作坊、仙恋阁以及学校的建立,各项利民措施,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很多百姓不远千里来到长安为的就是过上安稳的生活,多年的经验让他们发现,有贾荣在的地方,百姓就能过上好日子。
徐荣带领一万人马前往酒泉平叛,贾荣亲自带领三万人前往北地郡。
长安是大汉的京师,不容有失,高顺的陷阵营被留在了函谷关,李顺留在长安城听候贾诩调遣,长安周边布置了一万兵马。
相比于金城,长安耗费的心血更多,几度让富庶的金城仓库亏空,从雒阳带来的珠宝也没有经得起挥霍,由此带来的好处就是护城河宽了深了,城门坚硬了,城墙高了厚了,箭楼多了,连废弃的瓮城也被重新建立,眼前的长安较之一年前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没有用的坚决不会留,像皇帝的行宫之内的,能省就省,若是有哪个大臣不服气,尽管自己掏腰包,贾荣绝对不会阻拦,百姓在西凉军的带动了渐渐富足了起来,有余钱在城内消费,街道上不像往昔那样清冷。
留下贾诩镇守长安,贾荣才能安心前往北地郡,以三万大军,迎战鲜卑八万人,这场战斗必将会很辛苦,稍有不慎还会有覆没之嫌,鲜卑人和汉人的战争史里面,汉人的胜绩屈指可数。
击败鲜卑,贾荣在凉州并州的威望将无人能及,大军到处,绝对能出现四方臣服的局面,在战火的磨砺下,这些联合起来的士兵才能真正成长。
汉阳的羌人被韩遂安抚,金城的则完全安稳了下来,困扰大汉多年的羌人之祸,被大程度的解决,否则再联合上骁勇善战的羌人,大汉不灭亡也差不多了。
三四九章:怒火滔天
贾荣微微俯身一拜之后,道:“启禀圣上,鲜卑率众攻我郡县,臣恳请圣上发兵救援。”
城内在调度军队,自然瞒不过世家的眼线,在乱世只要有钱就能收买人心,就能得到有用的消息,世家在城内的根基虽然不稳,但有钱,初到长安便迅速的生根发芽,在朝上浪费口舌和士大夫之流辩驳之前,贾荣就已经将战争安排妥当,兵贵神速。
汉帝闻言神情微微变色,尽管麻木了西凉军的支配,但那只是窝里斗。
“不过是小小异族作乱而已。”汉帝暗忖道。
“有车骑将军在,异族定不敢猖獗。”汉帝朗声道。
对贾荣,不仅是汉帝,朝中的官员也有一种盲目的信任,那就是不会在战场上失败,所向无敌的西凉军,贾荣是大汉的名将。
贾荣缓缓说道:“鲜卑起兵十五万,分兵两路攻打北地郡雁门郡,兵力强盛,先帝之时曾派兵攻打鲜卑,三万人大败而回,葬在沙漠里的大汉勇士不计其数,不仅如此,氐人在鲜卑的怂恿下叛乱,匈奴人羯人起兵五万攻打北平,此时正值大汉风云飘摇之际,我不希望看到有不长眼的官员在长安胡作非为。”
一石激起千层浪,十五万鲜卑人,还有氐人匈奴人和羯人一起叛乱,让每个官员的心都高高提起,看向朝中的那道身影,不知是期待还是害怕。
贾荣若能打败鲜卑,声明更胜往昔,这一切和当今的圣上没有什么联系,而若是败了,则鲜卑人趁机牧马中原,汉室的江山就真的完了,朝中官员既期待贾荣能够打败鲜卑,又不想他获得胜利,各种矛盾的心理纠结在一起就是每个人的脸色不断的变换。
汉帝对什么羯人匈奴人还有五万十五万人没有概念,自即位以来就知道麻木的上朝,以前是董卓指挥,现在看贾荣的脸色。
司徒王允拜道:“圣上,车骑将军有勇有谋,乃是大汉之福将。”
贾荣瞥了王允一眼,继续说道:“大敌当前,卑职身为汉臣,自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即日我就会带领三万人马前往,方才的话还请诸位大臣记到心中,否则玉石俱焚在所不惜。”
殿内大臣包括上首的汉帝闻言无不变色,不敢应答。
贾荣右手持剑,躬身告退而去,留下面面相觑的百官。
每个官员的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盘,国破还是苟延残喘,亦或是玉石俱焚。
贾荣离去之后,早朝也宣布散朝,贾荣到朝上就是为了敲山震虎,西凉军在前方作战,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现在长安城内有着金城的匠作坊仙恋阁和学校等,贾荣不想自己的心血毁去,这可是自己奋斗了几年才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