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军将姜莱一把搂进怀里,一个大男子汉,眼眶红了:“莱莱,爸爸生意出了点事,我要去北边躲一下,别害怕,爸爸会回来的。”
“要是有人上门来要钱,你就让他们找你奶奶,啊,我把钱都给你奶奶了。”
姜莱当时才十五六岁,先失去妈妈,现在爸爸也要走。
姜莱记得,那天晚上,她抱着爸爸的手臂,声嘶力竭挽留他。
“莱莱,你安心上学,有什么事,你就去找你奶奶。”
……
日出映在窗帘上,姜莱还沉在睡梦中一下惊醒,泪流满面。
昨天收拾到两三点才将整个屋子收拾完。
还要去手作店里兼职。
姜莱拿冰敷了敷红肿的眼睛,收拾完后,背着材料便出门了。
下了地铁,离C口大概三百米,是一间平平无奇的手作店,名字叫点螺。
推开雕花木门,临街的展示区是陈列好的螺钿器物,往里走,分工作操作、展览展示、品鉴交流三个区域。店内摆满了各式茶具、炉具、乐器、摆件等漆器工艺品,最里面设有专门的晾漆暗房。
姜莱活力满满地打着手语:李姐姐,早上好。
李薇是手作店的销售:“怎么啦?助听器坏了吗?发生什么事了吗?”
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一点姜莱的事,平时很照顾她,还没满二十岁的孩子,却已经扛起了生活的大梁。
姜莱歪头微笑:没事,只是不小心摔坏了,师父在吗?。
“冯师傅在暗房。”
冯明,今年已经六十四岁了,一头银白发,戴着副细框眼镜,是国家级非遗螺钿漆器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大漆螺钿工艺。
冯明可以说是非常宝贝她这个小徒弟,难得有一个小年轻愿意沉下心来学,最主要的是有天赋,有毅力,有决心。
其实冯明还有一个大徒弟,但大徒弟没有继续走这条路了,冯明还因此迁怒了刚来找她拜师的姜莱。
也是经过了好长一段时间的考察,发现这姑娘不仅心细,脑子里还有许多奇思妙想,才勉强答应的,后来,越接触,却喜欢她。
了解之后才知道,姜莱妈妈生前也是一位螺钿匠人,姜莱从小耳濡目染。只是在读书时期,她妈妈不让她做这些,因此,只学了点皮毛。
冯明从暗房走出来,看见姜莱,一下就阴转晴,面容慈祥地拿来一张纸,给她安排下今天的任务。
有客人定制了一套大漆螺钿套杯,她今天主要负责第九道工序——贴螺钿以及其它工艺品的打磨,揩清和推光。
通常,一件完美的漆器,需要二十几道乃至五六十道工序,时间短则半个月到一个月,长则有一年两载的都有的,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深耕这一项工作的原因。
要受苦,来钱慢,考验耐心,这些都还是最基础的门槛。
在店里一直待到晚上六点,伸伸腰,又要准备出摊了。
只是今天比较特殊,需要额外做个牌子——听障人,非遗手工品,螺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