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前沿的水际障碍,是交错布置的菱形砦(反坦克水泥桩)和钢制轨条砦,用来阻挡日军登陆艇的船底。
滩头阵地上,密布着由坚固混凝土浇筑的机枪堡垒,堡垒半埋于地下,射孔经过精心设计,拥有极佳的交叉火力视野,覆盖了整个潮间带和滩头。
堡垒之间由堑壕和交通壕连接,像蜘蛛网一般四通八达,壕内设有射击位、防炮洞和物资储备点。
同时,吕牧之在滩头后方构筑了数个配备火炮的永备核心据点,作为炮兵阵地。
这个炮兵阵地拥有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顶盖,足以抵御大口径舰炮的轰击,也不会受到鬼子航空兵的骚扰,射口朝向金山卫海滩,射击诸元早已算定,火力可以覆盖到每一寸海滩。
整个金山卫防线,吕牧之的要求是,即便被分割包围,每个支撑点也必须能独立作战一周以上。
离开海岸线,吕牧之又马不停蹄地视察了内陆的吴福线(苏州至福山)和锡澄线(无锡至江阴)。
这两条防线依托江南水网地利,构成了保卫金陵的陆上屏障。
工事沿着预设阵地蜿蜒展开,主体是由高标号水泥、优质钢筋和坚硬条石构筑的永备机枪工事和炮兵观测所。
碉堡多为半地穴式或巧妙地利用自然地物加以伪装,顶部覆盖着厚厚的土层和植被,增强了隐蔽性和抗打击能力。
碉堡群并非孤立存在,往往与宽阔的反坦克壕、密集的铁丝网、雷区以及经过改造、可用于阻滞的河道水系相结合,形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防线后方,道路进行了必要的整修和拓宽,以便预备队的快速机动和后勤补给。
站在一处刚刚完工的重机枪堡垒内,吕牧之望着眼前这绵延数百里的钢铁水泥长城,吕牧之心中稍感安定。
上沪城内小鬼子的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吕牧之已经和部下对做过详细研讨和侦查,只要一开战,先剿灭小鬼子驻扎在上沪城内的海军陆战队。
这一回,定叫小鬼子有来无回!
如今的吕牧之,坐拥八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团,一个装甲战车团,以及附属重炮部队,手下有五员虎将。
副总团长丘青全,已经被自己从汉斯国柏林陆军大学征召回国。
廖尧湘,一年前被自己从圣西尔军校征召回国。
周卫国前不久也从汉斯国回国,担任矿警总团分团长。
还有楚云飞、张飞两人,同样在自己手下担任分团长。
吕牧之的矿警总团,目前只放了一个团在上沪城内,一个团在城外,其他的分散在金陵、汉口、渝城等地。
在开战前夕,将水陆并进,全部开赴前线,西南基地的安全保卫工作,吕牧之已经编练了大量预备役日常保护。
大统领已经下过手令,前期以矿警总团对外展示,一旦开战,矿警总团改编成青年第一军!
吕牧之任军长,下辖青年第一师、第二师和装甲战车团。
七七事变,吕牧之在金陵检阅了自己的一个步兵团,全体士兵高唱青年第一军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
“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
“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