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前看古装剧时,里面的街市商品琳琅满目,热闹非凡,可春谷县的街市却不是这样的。这处街市虽然人很多,但大部分卖的都是粮食,穿着摞满补丁衣服的百姓在街市上游荡,和卖粮食的小贩斤斤计较。
苏浔皱眉,问青河:“为什么全是卖粮食的?”
“春谷县大旱,很多辛苦耕种的农人颗粒无收,于是粮价飞涨,很多人快要吃不起饭了,便想着到街市上捡些便宜……”
苏浔叹了口气。耳畔贫苦百姓和小贩的斤斤计较响个不停,这街市上的便宜,也并不是那么好捡的。她穿过人群,碰巧听到如今的粮价,眉头紧紧皱了起来,他们那一百多两银子,怕是一年都撑不到了。
如今这种情形,似乎只有买卖粮食才是百姓热衷的事情,她要赚钱,并不容易。
“姐姐,你看。”正在苏浔思索的时候,青河忽然指着一处拉了拉她的衣袖。
苏浔抬眼,发现是一处铺面。
铺面上面挂着成衣两字,还贴着一张白纸,远远瞧着极其萧条,苏浔走近一看,才看到白纸上写着“铺面转让”四字。
她沉吟片刻,带着青河迈了进去。
一股扑鼻的霉味迎面而来,这里挂着不少成衣,颜色灰扑扑的,偌大的店内,空荡荡的一个客人都没有。
“姑娘要买成衣吗?”忽然,一个清瘦的年轻人撩开帘子,从内门走了出来。
这人二十四五岁,一身浆洗得发白的青色布衫,身形修长,模样清秀文弱,虽面容有些憔悴,但一双眸子格外清明。
苏浔看他片刻,询问道:“这处铺面是在转让吗?”
男子一听,眼眸亮了亮,他将苏浔悄悄打量一番,回道:“正是。姑娘可是有意买我这铺面?”
苏浔没有点头,只问道:“多少钱?”
“连商品加铺面,四十两,不知姑娘可否接受。”
苏浔皱了皱眉,“有些贵了。”这对于她仅有的一百两来说,着实有些负担不起。她想着放弃,便道:“我再看看吧。”说着,她拉着青河就要离开。
“姑娘,等等,那三十五两呢……”男子急忙喊住她,虽然表情很是心疼,但是他似乎非常缺钱用。
苏浔迟疑地望着他,半晌,试探道:“三十两?”
男子清秀的眉头拧起,他咬了咬牙,像是下了极大的决心,说道:“好,成交。”
于是这桩生意,就这么利落地谈成了。
几番交谈下来,苏浔也认识了这名男子。男子姓陈,名铮,在成衣一行已经近五年。
他虽样貌文弱,但双眸明润,为人想必十分聪慧。这样的人,本应该在生意场上混的风生水起,却没想到落得如此萧条潦倒。
等到契约签订成功,陈铮不舍地看了一眼这个铺面,叹了口气往内室走去,他该收拾包裹离开了。
“等一下。”苏浔将手中的契约收好,忽然喊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