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一夜,日军没有占到一点便宜,出来遍地的尸体,还被独立师的部队打回进沧州,正所谓的又回到。
非但如此,得知矶谷廉介第一军,在徐州被优势支那部队包围,面临全军覆没危险的裕仁天皇,震惊之余,恼怒异常,这是他寄予厚望的一支部队,大本营正是遵照他的意图,制定了东进攻占徐州,而后南下淞沪的战略,如果在徐州被支那军队消灭,岂不是说明日本天皇是个大傻蛋,不懂军事瞎指挥,葬送了十几万帝国士兵的性命?
他敕令上海派遣军,在淞沪外围,杭州湾一带发动进攻,无论哪个方向突破,都要以解矶谷廉介之围为目的,于是,南方的战事又起,几十万中央军和来自海上的日军,展开厮杀,日本海军的大口径舰炮,把中央军部队阵地炸的火光冲天。
而后,大量日军开始抢滩登陆,已经和日军反复较量几次的中央军部队,在淞沪战区司令长官张治中将军的指挥下,照方抓药,一次次把日军赶回到海上,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日军飞机,也赶来助战,从杭州笕桥机场起飞的中国空军,迎战日军飞机,双方在江南美丽的天空,展开一场厮杀。
江南战场,从天上到地下,打得烟火四起,硝烟遍地,日军使出浑身力气,就是不能在滩头取得哪怕是一处登陆场,张治中将军越打越轻松,除了前线部队,他手里还有五个师的预备队,随时可以投入到关键战场,日军发动的这次,旨在解救矶谷廉介第一军的江南攻势,以最终退回海上而告终。
山西大同前线,已经处于劣势的日军,忽然发疯似的进行主动进攻,一开始到是打了疏于防范的晋军部队一个措手不及,把战线推进到天镇一带,因受兵力所限,日军的攻击势头顿缓,以呈现后继乏力状态,反过手来的晋军,利用优势兵力,展开全线反攻,打得日军连连后退,最终退出山西境内。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已经取得绝对优势的晋军,没有做进一步的追击,否则,怀安、张家口等地,也会成为大同晋军总指挥赵承绶的囊中之物,晋军反击部队止步于南阳河西岸,到让惊得满脑门子冷汗的日军指挥官长长松了一口气。
山西娘子关前线,日军也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态势,不断的攻击冯继武娘子关守备兵团的阵地,此举正中冯继武的下怀,他很是犯愁,十几万部队,就和日军耗在这,要是他手里指挥的,都是独立师的主力旅,早就把对面的日军打回石家庄去了,可看着手下这些兵,冯继武没有胆子,只好每天加紧训练原晋军部队的士兵。
日军的进攻,倒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实际练兵的机会,他采取独立师两个营带晋军部队一个营,组成作战团的方式,利用日军在陪练,不断的进行反突击,或者是穿插奔袭,虽然战果不大,也零打碎敲的干掉了四千余的日军。
山西武乡战场,山口所部日军,一直没有接到司令官香月清司新的命令,就在这和阎锡山亲自指挥的将近二十万晋军耗在这,对此,山口颇有怨言,认为司令官阁下把自己给忘记了,武乡久攻不下,北上攻击太原已经不可能。
矶谷廉介第一军的遭遇,山口也是有所了解,如今,武乡前线的形式也是不太妙,那个该死的支那魔鬼唐秋离,就这么若即若离的在自己侧后,时不时的扑上来咬一口,还派出骑兵部队,不断的骚扰自己的运输线,害的士兵连着几天喝稀饭。
山口越来也清醒的认识到,武乡这样僵持下去,绝非好兆头,一旦唐秋离腾出手来,调集部队,自己难保不成为下一个矶谷廉介,好不容易接到香月清司的命令,却是让他继续攻击武乡。
山口差点儿哭出声来,能打下来,我还至于这么苦恼,蹲在寒风刺骨的大山里,进退不得吗?没办法,只好执行命令,叫苦连天的日军士兵,毫无信心的发动了新的进攻,心里有底儿的阎锡山,指挥部队迎头痛击,山口没占一点便宜。
围绕着萧县这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南北两条战线,都打成一锅粥,目的只有一个,救出被包围的矶谷廉介,所有的日军都在为这一目标拼命,困守孤城的矶谷廉介,足以自豪了,他一个人调动了在华的所有日军部队。
(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七章 绝境
第五百五十七章绝境
一个小小的萧县,牵动了中日双方指挥官的心,对于日军而言,能救矶谷廉介免于全军覆没之危,也就意味着能突破中**队的防线,打破目前的僵局,中日之战的格局,将会重新改写。
对于军队而言,消灭了矶谷廉介的第一军,就等于消除了插入腹地的一把尖刀,南线的中央军和北线的独立师部队,背靠着背,都无后顾之忧,各个战场上,中**队和日军展开厮杀,都很清楚萧县之战,对于己方的意义。
徐州,一栋古香古色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黑漆大门上钉着碗口大的铜钉,门口那蹲着两个石狮子,也许是年代久远,看得出雨水冲刷的痕迹,和周围大多遭到日军炮击的民房相比,奇迹般地幸免于战火,这里原来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宅院,李宗仁到了徐州之后,主人非得要把院子让给抗日的长官,**徐州战区长官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客厅里,八仙桌上摆着几个精致的小菜,一锡制的酒壶,烫在滚热的水中,散发一股醉人的酒香,给由寒冷之中而来的人,一种由衷的暖意,徐州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倒背着双手,在屋子里来回的踱步,白皙的脸上,不时露出微笑。
他颇费心思设下酒宴,只是为了一个人,黄河流域战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独立师副师长唐秋生,李宗仁已经接到唐秋生的电报,独立师部队接到战区总指挥唐秋离将军的命令,立即开赴太行山区,执行新的作战任务。
李宗仁如释重负,心里忽地轻松起来,说实话,有独立师的部队在徐州一带,他总有一种被压迫感,倒不是唐秋离飞扬跋扈,而是一种对强者本能的畏惧,桂系借徐州之战,重新走上民国的政治舞台,这是他和白崇禧商量好的策略,也是桂军积极参与徐州之战的主要动机。
现在,开局不错,矶谷廉介的残兵已经被紧紧包围在萧县弹丸之地,覆灭是迟早的事情,而且还不用废太多的力气,所以,李宗仁更希望徐州会战的收尾,是由桂军来打,这样,影响力就不一样,凭借此战,新桂系和桂军就会名声鹊起,获得国人的认可。
难办的是,副委员长唐秋离的部队,打得是徐州会战的前半部分,并且出力最多,付出的代价也最大,没有开封和商丘六天之久的拼死阻击,自己也不能把兵力部署到徐州一线,也就没有今天这大好的局面。
所以,李宗仁颇费脑筋来安排唐秋生的五个旅部队,先是放到远离主要战场的地方,结果人家有福之人不用忙,坐冷板凳也能捡到大便宜,四万多日军愣是送到嘴边儿让人家吃,后来又把独立师的部队放到萧县包围圈的外围。
这么做,李宗仁自己也觉得不太地道,用他自己后来的话说,有点下作,小心眼,到现在,独立师沧州方向的部队,还顶着三十多万日军的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