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素素怔了一下,旋即明白,“所以,这些日子你才按兵不动?”他心里明明早有了打算,却任由两方争论也不开口,原来他竟想到了这样多。
秦戬摇头,“不是按兵不动,但要等时机。”
“时机?”
秦戬难得这样耐心,但他并不答,反问:“素素为何不建议攻取陵城?”
为何不建议攻取陵城,是因为联军主力现在驻扎在陵城吗?当然不是。苏素素的思路慢慢清晰,现在联军虽有阋墙,但大胤这边刚取得两场战争的胜利,到底让他们有些忌惮。
所以矛盾不会在现在激化。
但陵城是个十分重要的地方,如果大胤一直按兵不动,陵城在联军手里,总能等到矛盾激化的那天。
苏素素摇头:“但那个时机并不确定,现在联军的都城粮食正紧缺,如果错过了这个确定的时机”
“素素怎知,联军都城粮食紧缺便是确定的时机?”秦戬打断她。
苏素素抬头,瞧见那真假不辨的笑,才知自己正着了他的道。那些信息,她是从凤栖那里得知的,但她不能告诉他。
苏素素将话题转向别处,“还有个问题,如果两军矛盾激化,两军的目光都在陵城,未必还会如我们所愿地赶回去。”
秦戬瞧着她,言语间有些玩味,“不回去?”停了停,笃定地笑,“他们不敢冒这个险。”
“可万一”苏素素的话问到一半,正好对上秦戬的目光,瞬时似乎明白了什么。
她的意思是佯攻,将阻击的重心放在两军回程的路上。但秦戬却考虑了两种措施,如果敌军赶回营救,便同她设想的一样。如果敌军不回,那么久将佯攻变成真攻。
一旦都城失守,敌军的锐气便会受到重创,而陵城那边的争夺也会更加激烈,他们便可坐收渔利。
这点,倒是苏素素没有想到的。
但她还是那个问题,“如果一直没等到那个时机呢?”如今他们这边的粮草也不多,守株待兔无异于坐以待毙。
但她不信,秦戬会是个会坐以待毙的人。
对于苏素素的问题,秦戬并没有回答,但不久以后,她便知道了答案。
只要控制着陵城,联军之间的矛盾就一直存在,激化也不过需要个导火索。但苏素素没想到,这个导火索竟是息越。
秦戬趁机提出,分兵进攻两军都城,刘青魁这边早有苏素素那些话,也表示赞同。
但兵力不够,驻守南疆的六万将士,加上西北军五万,京都调来的五万,统共不过十六万。
但两军的都城内,却分别留有三万可应敌的兵力。
而他们的十六万兵力,必须分成三股,安南、高黎、还有金洮。如今金洮是最后的防线了,他们不能失。
议事的时候,刘青魁难得地带上了苏素素。议事处的人苏素素都见过了,只是,目光落在秦戬那边到底还是有些不自在。
刘青魁看她一眼,自顾自走在前面。她便收回目光,目不斜视地跟在他后面。
☆、第511章兵临城下(2)
刘青魁坐定,苏素素便找个角落的地方站着。她进来的时候,屋里的人就注意到了。但既然是刘青魁带进来的人,秦戬也没意见,剩下的人也就没再说什么。
议事开始,有想法的都逐个发了言。刘青魁坐在主位上,目光越过沙盘,落在秦戬的脸上,语气漫不经心,问:“秦副将以为如何?”
秦戬仿佛并不在意,薄唇微勾,目光落在金洮的位置,“金洮城内,原来的六万守军,按兵不动。”
底下有些哗然,刘青魁的眼尾微微勾起,目光越过苏素素。苏素素站在角落里,不动声色地点点头。
刘青魁爽快地站起来,“好,那就依秦副将所言。”
底下的哗然之声又大了些,终于有人站起来,“末将以为如此不妥,崤山关是敌军回程必经之路,末将以为,我方的重点兵力应该部署在此处。”
刘青魁不发表意见,慢慢坐下,目光悠悠然看向秦戬,“秦副将的意思呢?”
苏素素在旁人没看到的地方投过去一记鄙视的目光,这样的想法的确大胆,刘青魁虽然听了她的意见,但不见得真的相信她。
况且,前几日秦戬带她去巡阅军队举动早已传开,刘青魁未必不会怀疑,现在这些都是她和秦戬早商量好的。
所以他把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