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寺的官员领命而去,朱标却是望着杨少峰问道:“姐夫这是打算先晾晾帖木儿汗国的使节?”
杨少峰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是要晾晾他们,而是要吓唬吓唬他们。”
朱标愣了愣神,随后便满脸兴奋地问道:“姐夫打算怎么吓唬他们?”
杨少峰伸手指了指南京城外的方向,嘿地笑了一声,意味深长地说道:“臣听一位先生说过,真理只在火炮的射程之内。”
“帖木儿汗国实力不弱,刀剑火炮之类的军械都有。”
“要吓唬他们,单纯的军阵演练并没有什么意义。”
敲黑板。
帖木儿汗国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拿捏的小弱鸡。
被称之为欧罗巴和拜占庭梦魇的奥斯曼就差点儿被帖木儿汗国灭掉,跑去觐见跛子帖木儿的西班牙使节克拉维约在《克拉维约东使记》里面得意洋洋地宣称跛子帖木儿对他很客气并将其收为义子,话里话外都在宣扬帖木儿汗国很扚,他身为跛子帖木儿干儿子,也很扚。
《克拉维约东使记》里还记载了明朝皇帝派人责问跛子帖木儿“为什么拖延了七年的朝贡”,并且要求跛子帖木儿补齐贡献。
当然,《克拉维约东使记》里面所记载的内容,并不像营销号上所说的,大明使节有多么趾高气昂,跛子帖木儿的态度有多么卑微。
按照西班牙原文的《克拉维约东使记》所记载,跛子帖木儿对于明朝使节的原话是““确有其事,我们本愿缴纳,但不会交给诸位,恐途中被截。我宁可亲自送至皇帝手中。”
克拉维约还特意在书里声明“然此言实为嘲弄,因他并无纳贡之意。事实上,他已近八年未缴此贡,而契丹皇帝此前也未曾索要。”
再敲个黑板。
《克拉维约东使记》这本书关于跛子帖木儿以及大明部分的记载,有很大一部分都属于克拉维约的臆想。
如果说得更直白一些,那就是克拉维约这位老兄既不懂军事,也不懂政治。
在吹捧跛子帖木儿的部分,基本可以判定为他是为了提高“干儿子”的身份而强行吹捧。
实际上,跛五帖木儿曾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多次遣使朝贡。
第一次朝贡是十五匹马再加两头骆驼。
第二次朝贡是两百匹马再加辞意卑躬的贡表。
最多一次贡马的数量甚至多达千匹。
跛子帖木儿停止朝贡,其实是在朱老四发动“靖难”之后——你大明自个儿都乱起来了,我还朝的哪门子贡?
永乐二年年底,已经解决掉奥斯曼的跛子帖木儿觉得自己又行了,再加上大明也发生过“靖难之役”,帖木儿觉得这时候的大明正处于国力虚弱的阶段,于是就准备东征大明。
然后,跛子帖木儿就因为“年纪太大,抗不住风寒”等乱七八糟的原因,于永乐三年年初“病逝”。
在这个过程当中,帖木儿是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出征,然后在锡尔河畔驻扎五十天,算下来就相当于拖延到了永乐三年的一月十七,然后再死于永乐三年的二月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