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个段子,叫做将军是一回事,开国将军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道理搁在大明也是一样的。
同样都是布政使,大明开国初期的十几个布政使都相当难缠。
胡惟庸这货就更不是什么易与之辈。
在朱标提出要在辽东培训戏班子的要求后,胡惟庸就直接把教坊司也拖下了水。
胡惟庸给出的理由很充分。
“臣既不怎么懂音乐舞蹈,也不怎么懂戏班子培养。”
“教坊司里有专门的官老爷负责这些。”
“不如把他们直接拉到辽东,让他们专心负责培养戏班子。”
“也算是给教坊司的女子们寻个好的活计。”
大明时期的教坊司,作为宫廷礼仪机构,与僧录司、道录司并列,归属礼部管辖,教坊司的扛把子是正九品的教坊司奉銮,全面负责宫廷乐舞事务。
奉銮之下,分设左右韶舞各一人,分管舞蹈演练,左右司乐各一人,分管音乐演奏,均为从九品。
至于教坊司内的女子……
说难听点儿,普通老百姓家里的女儿,哪怕是想进教坊司都没资格。
当然,也没哪个正常人家里的女儿会想进教坊司。
那里才是真正的,吃人的魔窟。
犯官之女一旦进了教坊司,基本上也就告别了“人”这个字,再无一丝尊严可言。
残忍肯定是残忍无比。
胡惟庸提出把教坊司弄来辽东,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做了一件好事。
但是想想许家小郡主那个嚣张模样,教坊司的存在又似乎有一定的道理。
而且不得不承认,教坊司里的犯官女眷,大多都是读过书的,也都认识字,让她们来学唱戏,速度肯定比一般人要快得多。
唯一出乎杨少峰预料的,就是跟着教坊司来到辽东的,还有一封老登特意签发的圣旨。
诏令太子朱标、驸马杨少峰、鄂国公常遇春、韩国公李善长和福宁公主、福阳公主以及准太子妃常某女以及常升、常茂等人回京。
这道旨意一来辽东,原本还经常和黑芝麻汤圆见面的常某女直接躲了起来,死活不肯再见黑芝麻汤圆一面。
当然,黑芝麻汤圆最近也不太敢出现在常某女左右。
因为某个黑着脸的鄂国公也不给黑芝麻汤圆好脸儿。
杨少峰对此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