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回头万里故人长绝全文 > 第9部分(第1页)

第9部分(第1页)

牛 ?br>

是郑小六?他怎么大晚上的上山来了?大柱第一反应就是春柳出事了。不待菊子起身,他便自己一个虎步先奔了出去。到了院门一瞅,反而愣住了。

随着郑小六前来的,还有白天时在郑家学堂里的那位老者。

随后出来的菊子和小石头也呆住了,直到经郑小六的提示,才慌张地把老者请进屋里。老者也不客气,扫了一眼屋里的情形,笑问道:“原来主人家尚在用饭,我一个老头子半夜上山,不知能不能也讨碗饭菜吃?”菊子急忙端来一幅碗筷,然后有些局促的搓着手,家中清寒的四壁和吃食让她颇有些难为情。老者却似并不在意,夹起一块腌制好的野菜端详了一眼,说道:“无妨,当年千里行军、一日两夜粒米未进我也都忍受过,相比下来这些已经是蛮好的了。”然后面不改色的送入了口中。看到众人奇异的眼神,郑小六便主动开口把老者介绍了一番。

原来,这老者名唤郑知庆,是当前郑家族长郑知芳的党兄,因排行十八,族里间多以十八叔相称之。郑知庆自小聪明,不管是学识还是用功劲都远于同辈众兄弟,于是众人也对之期待甚高,当作家族振兴的一颗新星来培养。这郑知庆也确是不负众望,仅十七岁就轻取县里的童试,取得贡举秀才资格,二十岁在举人考试中得中解元,并解送当时宋朝的京师开封,眼前着参加会试,得中进士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却逢上金兵南侵,靖康国耻。郑知庆在一片兵荒马乱中,从昔日同窗的尸体堆中爬将出来,面对着一片断壁残垣禁不住的失声痛哭,无数的少年意气、美好梦想在一刹之间化作了荒凉满目,这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后来,他潜回南方家乡,却无意汲汲于功名,毅然投笔从戎,加入了定**承宣使韩世忠的抗金队伍。因为敢打敢拼,又有学识,在军中倒也升迁极快,累功作赞军校尉。但后来在一次战役里受到重伤,而辞官回家休养,调养了多年,一身伤病才得以恢复,只是腿部某处长成了死筋,落下了走路一瘸一拐的毛病。族长知其学识,所以请动他出山担任本族学堂的教书先生。郑知庆为能在子侄辈中多挑选培养些俊杰之才,也就概然应允下来,这一干,就转眼又是十八年了。

郑小六说道这里,郑知庆像是回想起了当年四处戎马的岁月似的放下手中的竹筷,望着窗外沉寂的星夜出神,时而托起已经开始灰白的胡须喟叹了口气,缓缓吟道:“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宋大柱夫妇并不知道他吟的这词里是什么意思,但却也为他吟诵声中的悲壮慷慨之气所感染,看着郑知庆的眼中已经多了些敬意。

小石头却是知道这是辛弃疾的名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心想此二人都经历过这一山河破碎、军马奔驰的岁月,所以在这方面会有强烈的共鸣,也一定是对局势的变化有着巨大的焦虑。站起身来,恭敬的说道:“老先生这一番忧国忧民的情怀感人至深。自古以来每当中华民族到了危急关头,一定会有仁人志士们站出来扶危救难,义之所在,虽死不悔。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最后结局如何,他们都是英雄。千百年后,史书记得,子孙们也都记得。”

这番话一说完,郑知庆豁的转过了身来,一双浑浊老迈的双目像是要爆出星火来似的盯着小石头,说道:“人传你是伏虎小罗汉如何了得,我本以为是乡野妄谈,不曾想你还真是有些奇异非常之处。”对此小石头并未作答。

郑知庆从窗前踱回来施施然一坐,盯着小石头继续问道:“你说你想读书?”

“是的。”

“你说你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是的!”

“你不想做官?”

“不是不想,但读书不能纯为做官。读理、明是非、知担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才是真正的士的精神。”

“好!”郑知庆拍案喝了一声采,越的有兴趣的问道:“你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读书何解?”

“自金人南侵以来,占我河山,杀我百姓,宋室目前虽得以偏安一隅,但外有强盗之敌,我仍年年纳币滋养之;内有朋争之党,百姓流离哀号而贼寇四起,国家民族存亡与否,旦夕难测,此谓多难之秋。我听人说昔日战国时楚国为强秦所灭,楚人时刻怀有复仇之心,誓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此等血性执着,岂是小家小户之念?楚霸王项羽年少时随叔父项梁学剑,曾对之曰:剑,一人敌,不足学,要学,则学万人敌。我今读书,亦做如是观。谋的不是一家一姓之光耀,而是中华千年绵绵不息的精神与灵运。所以读书,就要是天下百姓为念,以天下兴亡为试金石!”

这当然不是一个五岁孩子的言语,而是他作为一个三十岁男子的报负,一个拥有对历史展所知深深忧虑和对这个民族多苦多难的悲悯。在这个时代,他不用为考英语四、六级而愁,也不用为在公司中谋一点小小的奖金而营头钻脑,但他在这个时代,同样要有需要去面对的担当的事情,他的力量尽管微不足道,但他相信这是值得他去做的事,故虽千万人,吾往矣!

宋大柱夫妇完全听不懂小石头在说些什么,他们只知道这孩子今天有着很明显的不一样,像是突然长大、变了一个人似的。

小石头进前一步,长揖到地:“我对这世界仍是所知有限,对前途仍是感到迷惘,有心无力、有志难伸,请先生教我。”

郑知庆捋了捋胡须说:“好,孺子可教,不枉我深夜上山一趟。”转头对郑小六说道:“郑家学堂一直只为族里子弟传书授教,外族子弟,唯至亲请托方可。你既然是他的姑父,那明天就去和族长请说下,我这关算是过了,按规矩每月往族里交五贯钱学费即可。”

听了他这几句话,宋大柱一家原本兴奋的脸又暗淡了下来。五贯?这笔钱对于富户人家可能不算得什么,但对于贫困如宋大柱家者,不谛于一个天文数字。宋大柱可以为了四贯钱去冒者生命危险捕捉黛蛇,五贯,又会给他们的家庭造成什么样的负担?

郑知庆一看他们的脸色就已经思忖明白这家人的顾虑,笑着说:“族里的规矩我不好改,要不你不要来当学生吧。我最近老觉得学堂里乱点,你要是能活动,每天早早去,帮我把屋里简单泼扫下,我授课时,你要累了,自然也有多余的桌椅给你坐在一旁休息。我的书本纸笔,你也随时可以帮我收集整理。我跟族长说说,每天再支付你六文钱工钱,可好?”

“好,多谢先生。”小石头大喜过望的赶紧应承下来。精明如郑小六也已经听琴听音的明白了过来,笑呵呵的对宋大柱夫妇说:“恭喜大舅哥和嫂子,十八叔这是让小石头每天都去旁听上课,还不要钱。”

宋大柱夫妇这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激动的直欲哭了出来,当下命小石头整衣下拜,咣咣咣连磕了三个响头算作拜师礼。郑知庆也不推辞,安然的接受了,只是淡淡的说:“老朽虽不才,我平生所学尽可传付与你,只望你时刻劳记今夜之言。”继而又问道:“我听说石头是你乳名,可有大名?”

“还没有,请先生帮着取个。”宋大柱夫妇这回学乖了,赶紧打蛇随棍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